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章 危急存亡之秋(1/1)
蜀汉丞相诸葛亮非常心累,心累于内忧和外患。
章武三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刘备去世了,可怜的刘备,一生东奔西跑,终于有了一些家底子,也终于登上了九五之尊,然而随着夷陵之战的失败,一切都灰飞烟灭了。
刘备驾崩的这一年,太子刘禅继承了王位,成了妥妥的官二代,然而刘禅并没有等到次年改元,就在当年,直接把“章武”变成了“建兴”。
唉!圣人言:三年无改父志,你小子怎么说也要等到次年改元吧?
刘备打下天下,何其不易!
父亲尸骨未寒,怎么就做这种忤逆之事呢?
实际上,先主刘备驾崩后,蜀汉的实权操在了诸葛亮之手。改元还真不关刘禅的事。
话又说回来,诸葛亮为什么这么急着为刘禅改元呢?
原来此时,蜀国内部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危机,这危机稍有不慎,就会葬送先主辛辛苦苦缔造的大汉帝国。
“建兴”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就是坚决抵制曹魏政权,从而坚定兴复汉室的决心。
世人皆知,自从刘备当年接受汉献帝的衣带诏,就预示了其与曹操势不两立。
时过境迁,先主去世后,曹操已早于先帝去世了,前一代人的恩怨应该掀过去了,此时曹魏已经统一中国大部分,仅仅剩下东南孙权和西南蜀汉。
如果蜀汉能举国来降,对曹魏来说,自然是上上策。
兵者,举国为上。
刘备驾崩后,蜀国的军国大权不在后主刘禅之手,在丞相诸葛亮之手,这不但蜀汉内部人所皆知,就连曹魏和东吴,也洞若观火。
然而要劝说诸葛亮投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他笃定认为“人心思汉”。
既然诸葛亮的工作不好做,就从蜀汉内部掀起一场叫做“蜀汉之春”的颜色革命吧,来颠覆蜀汉政权,也未必不可以。
曹魏文臣开始发难了,他们集体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司徒华歆来信了。
司空王朗来信了。
尚书令陈群来信了。
太史令许芝来信了。
仆射诸葛章来信了。
他们大张旗鼓,毕竟诸葛亮想遮掩是不可能的。
他们大肆宣扬天数有变,神器更易,天命归魏,应天顺人。
大汉早经被天命所弃。
蜀汉能举国来降是再好不过的了。
曹魏司空王朗给白帝城的托孤大臣李严也写了信,甚至还给已故蜀汉太傅许靖写信。
或许许靖要从棺材里爬出来看他的信。
但是,每一次来信都在蜀汉内部投下一颗炸弹。
蜀汉内部掀起了激烈的争吵。
这当然就是他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诸葛亮毕竟是诸葛亮,他好不含糊,直接写一篇《正议》来使曹魏放弃蜀汉投降的希望,同时也封上了国内投降派的嘴。
他先骂曹操、曹丕,接着顺带捎上了浪费墨水的几位“苏秦、张仪”,当然他也发挥了他一惯的揭人老底手法,把华歆、王朗们不堪的发家史抖落一番,算作千古一骂,放在今天他可是响当当的“网络暴力”的黑手。
总之他是坚决认为蜀汉绝对能取得天下。
既然在诸葛亮身上打不开缺口,就绕过诸葛亮秘密派使者劝刘禅投降,刘禅自然没有发言权,同样被诸葛亮坚决否定了。
然而蜀汉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投降派在历史上向来并不稀缺,在那个时代自然也有,何况在他们根本看不到蜀汉一统天下的渺茫前景。
更要命的是,国内局势直转急下。
这时,南方出事了。
牂牁太守朱褒似乎有叛乱的征兆,李严派去南中的官员常房在牂牁拷问朱褒的主簿并杀了他,这一下子像捅了马蜂窝,彻底激怒了朱褒。
愤怒之下杀了常房,正式宣告叛乱。
这给诸葛亮出了难题,此时贸然出兵,稍有不甚,祸起萧墙不说,恐怕会有连锁效应。
没有办法,诸葛亮只能暂时采取息事宁人的办法,没有立刻出兵平定南中,而是采取了安抚策略。
于是他杀了常房的儿子,并且把常房的弟弟迁徙到了越巂郡。
朱褒才被安抚下来。
这当然就也是中原一贯的做法,时候不到,潜龙勿动,韬光养晦。
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不能在等了。
为了统一思想,诸葛亮毅然决然的进行了改元,改国号为“建兴”!
不想错过《三国之汉相兵出祁山》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