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4章 介绍朝鲜(前言)(1/4)
那一次的进言搞成了批斗会以后,我至今仍存有余悸,可是现在的情形也不容我们的在这么搞如此庞大规模的运动了,国际形势也是并不怎么乐观,欧洲的环境也是一天比一天不好过,俄罗斯沙皇帝国境内也是叛军不断的起义,还有美洲的起义不断,可是就这个样子我们可以好好的发展经济也是难上加难,但是在这种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本来想着好好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一阵子的,东北边的战报也是不断的送到了军机处,再送到了我的太和殿,我不知道东北边能出什么大乱子,俄罗斯沙皇帝国是见识过我们军队的战斗力的,可还有那个国家胆敢跨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打我们的,再加上我在数年以前早把俄罗斯沙皇帝国的勘察加半岛给全部拿了下来,设立了东北区域督护府。还有什么国家狼子野心敢侵吞我中华领土,但是我一看战报十分的气愤,上写“启奏圣上,近日来朝鲜国率领数万军队跨过鸭绿江进攻我奉天和吉林省,烧杀抢掠已经攻克了我丹东和安吉两地,罪无可恕,边境战况吃紧,还望朝廷派援兵支援”。我一看昔日的朝贡国朝鲜也已经敢公然叛乱,看起来我们这个以前的宗主国是有多么的不堪了,既然朝鲜国胆敢向我方还击,那我们就一劳永逸让他们今后成为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吧。
随后我调集了东北三省兼一个都护府的兵力大概有三个师团二十五万人的兵力雄赳赳,气昂昂进攻朝鲜国,领头的是征东将军奕湘和东北将军奕格和特普钦两人担任,兵分三路先行攻克朝鲜国第一个门户—平安道,旧称为关西注意这不是日本的名称。平安道共分为平安北道和南道,所以奕格认为可以兵分两路分别进攻平安南北两道,奕湘认为可以照办,所以当天晚上入朝作战紧接着夕阳刚刚升起,万物竞发勃勃生机之时,清军大概三万四千人的队伍从丹东大本营出发,跨过鸭绿江大桥直击朝鲜平安南北两道。
那话说起来,可能有的读者会问朝鲜国不是你的朝贡国吗?为什么会造你的反呢?要进攻你的国家,那这就要从朝鲜国整个的历史脉络才可以理清楚朝鲜国为何要进攻中国。
首先从朝鲜国国号开始入手,“朝鲜”一词本为东方古国的国名,高丽王朝开始将本国与“朝鲜”挂钩,并成为其别称。如高丽后期李承休所作《帝王韵纪》中如此介绍本国:“辽东别有一乾坤,斗与中朝区以分。洪涛万顷围三面,于北有陵连如线。中方千里是朝鲜,江山形胜名敷天。耕田凿井礼义家,华人题作小中华。”明太祖朱元璋赐高丽的诏书中写道:“咨尔高丽国王王颛,世守朝鲜……”。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自立为王,将所拟国号方案“朝鲜”(箕子所建古国名)、“和宁”(李成桂诞生之地)上奏明太祖朱元璋裁定,朱元璋选取新国号为“朝鲜”,理由是:“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李成桂遂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十五日钦奉明朝圣旨,定国号为朝鲜。在庄重场合下,朝鲜会冠以上国名号作为全称,如“有明朝鲜国”。而且朝鲜国历代国君的名字都跟中国的一个朝代极为相像,那就是朝鲜国历代君王都姓李,故又称之为李氏朝鲜,跟我中国唐朝历代国君极为相像,可能也正是说明唐朝的影响力是真的四夷朝贡,八番来朝。
因朝鲜王朝君主姓李,加上“朝鲜”二字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箕子朝鲜、卫满朝鲜等),所以过去的历史学界一般习惯称呼该朝代为“李氏朝鲜”(简称李朝),古代存在的使用朝鲜为国号的国家则被称为“古朝鲜”以示区别。但是后世的南朝鲜认为,所谓“李朝”或“李氏朝鲜”是日本人创造的贬称,不应继续使用,而应正名为“朝鲜王朝”或“朝鲜时代”,则北朝鲜认为“李朝”才是朝鲜王朝的正确说法。
而后就是从朝鲜国的建国史开始讲起,14世纪末,高丽王朝经过长年战争和蒙古帝国的入侵已经岌岌可危。洪武二十一年(1388),中国明朝派人来高丽宣告设立铁岭卫。高丽重臣崔莹借此准备与明开战,并派李成桂出兵入侵辽东半岛。李成桂的父亲李子春为地方豪族,任双城总管府千户。1356年,高丽攻其地,李子春投降。1362年,李成桂袭父职,在图们江、鸭绿江方面参与抵御女真族和蒙古残余势力入侵的军事行动。不久,他调京任职,后到南方抵御倭寇。1380年、1385年大破倭寇,威名日盛,参与军机中枢。
在威化岛,李成桂以江水泛滥渡江困难、粮食不足为由,再次要求禑王撤军。但是,撤军要求再次被拒绝,李成桂于五月二十二日自行决定开始撤退。这就是威化岛返军事件。李成桂发动兵变,推翻了高丽禑王的统治,崔莹被处死,禑王被流放到黄骊府。王禑之子王昌被立为王,其后李成桂又借口禑、昌父子本非王氏,以“废假立真”为名,另立王瑶为王。
洪武二十五年(1392),李成桂清除了高丽宫廷反对派首领郑梦周。在流放王瑶到原州后,受群臣推戴,于七月十七日即位于寿昌宫,建立朝鲜王朝,确立了对明朝事大的基本国策,结束了高丽王朝近500年的历史。推行科田法,奖励农业。李成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道光一统寰宇》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