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6章 河北风云(1/2)
东京城内外,宋金两方在为和谈相互拉扯之时,大宋的河北地区,却是风云突变。
北宋末年的河北地区,分为河北西路、河北东路两个路。
河北西路大致范围是现在的河南北部、河北西部。
河北西路下辖四府、九州、六军。
四府即真定府、中山府、信德府、庆源府。
九州分别是相州、浚州、怀州、卫州、洺州、深州、磁州、祁州、保州。
六军则是天威军、北平军、安肃军、永宁军、广信军、顺安军。
河北东路则大致包括山东西部、北部,以及河北东部,分为三府、十一州、五军。
三府分别是大名府、开德府、河间府,十一州包括沧州、冀州、博州、莫州等,五军包括德清军、保顺军、保定军等。
北宋的地方行政,分为路、州、县三级。
其中路类似现在的省,州则等同于地级市,县跟现在的县一样。
在州一级,还同时存在府、军、监。
在比较重要、有特殊地位的州,改州为府。
北宋的府,一般都是首都、陪都,以及皇帝驻跸过或担任过节度使的州。
府跟州同级,但一般比州略大,跟州一样,也管辖多个县。
这里的军,不是军队,而是一种行政建制,把偏重于军事的州改称为军。
大部分军下面没有县,少数会管理一两个县。
监则是为矿区盐区专设的行政建制,不下辖县。
府、州、军、监的长官,各不相同,有知府、知州、知军、知监。
宋代府州长官经常由京官充任,二品以上京官出任地方长官,叫“判某州、府、军”。
二品以下京官到府州,则称为“权知某州、府、军”。
东路金军南下,先攻克燕云地区,又从燕山府出兵南侵,先后攻打保州、中山府、真定府、赵州、邢州、磁州,继续南下就到了相州,然后就是黄河北的浚州、黄河南的滑州。
过了滑州,大军就到东京城下了。
东路金军的进攻路线,基本都在河北西路。
这些被金军进攻的府、州、军,大多数都已沦陷,只有保州、安肃军、真定府、中山府等少数府州军,仍在坚守。
历史上,中山府在两任知府詹度、陈遘的主持下,一直坚守了近三年时间,才被金军攻陷。
真定府则在知府李邈、守将刘翊的带领下,坚守到金军第二次南下。
现在东路金军主力在东京城下,真定、中山、保州、安肃军等地的压力大减。
已经被金军攻陷的,则只留有少数驻军。
金军一路南下,胜仗打得很多,但歼灭战很少,很多都是将宋军击溃。
这些溃逃的宋军跑到哪去了?
一部分去往其他州府,一部分成为独立的义军,还有则沦落为盗贼,也有直接脱离军队,返乡或者另谋出路的。
除了北宋正规军溃散后形成的义军、盗贼以外,在金军到来之际,还有不少百姓自发组织形成的义军,以抗金、防御盗贼。
这些义军、盗贼,并没有严明的界限。
盗贼军也有奋勇抗金的,称为抗金义军,并不为过。而义军有时候也会干些盗贼行径。
此时的河北西路,就形成了宋军、金军、义军、盗贼、百姓自保性质的军寨等各种军事力量。
这些军事力量,相互攻伐,战乱不断。
金军大军就在京城,大宋朝堂尚且自顾不暇,无力经营残破、动乱的河北西路。
河北东路则只有少数府州遭到金军攻击,其他地方受影响不大,还大力接收各地的溃军。
这就是东路军进攻东京城时,河北西路的大致情况。
不少从河北西路逃回京城的官员、百姓,把这些信息带到了京城。
还有临近河北西路的州府官员,也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纷纷上报朝廷。
在白时中等人忙着与金人拉扯之余,赵济会同种师道、李纲,研究了河北的最新情况。
李纲提出建议,派人到河北,就地募兵、招纳义军盗贼,积蓄力量。
也可以从河北东路那些未遇金军的地方,鼓励官员、将领前去招抚义军。
种师道也赞同这一提议。
义军、盗贼虽然也有抗金,却互不统属,甚至相互攻伐。
如果大宋派人,打着皇帝的旗号去招纳,整编为正规军,加强纪律管理和约束,积极训练,将会极大地填补、增强大宋在河北的军事力量。
当然,眼下来说,京城危机尚未解除,派出去的人,自然不能从京城带兵。
河北西路,将会是城外金军北撤的必经之地。
河北西路的军力增强一分,到时候可能就会多留下一个金兵。
赵济拍板同意,为了麻痹金人,没有公开发布旨意,而是写了多封手谕发至各地。
赵济并未想到,这个不起眼的操作,日后将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
处理完河北事务后,赵济又问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宋帝:开局就被逼退位》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