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34 化学课与炼丹药(2/3)
我看一看,都高二的学生,竟然还会这样的题。】
冷丁地被化学老师喊名字,怨种脸地轻叹口:“老师,我没有疑……”
偏偏app的始作俑者,还只顾着他那破笔记,没有半分愧疚的意思。
只能绞尽脑汁想个理由。
【硝酸钾是含钾的硝酸盐,你有疑的话,对比着考点打开书。】
【当然如果你要的是,为什么古代会有硝酸钾,那老师倒可以来解答一下。】
【古人会在某些岩石表面、洞穴或盐沼地带找寻到硝石,也就是一些含硝的土块,进浸泡、过滤、晒干而得。】
嬴政望着光幕,后世老师解说时找的步骤图,发觉这些同那造纸术有通性。
都是先将同的原料放置在一起,对其搅拌或是捣碎。然后通过陌生的“过滤”步骤,分离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最终进晾干或是曝晒来成形。
他瞧着那些后世的实验工具,若有所思。
状似碗具的“烧杯”,用于盛放明的液体。细长透明的“玻璃棒”,带着搅拌液体的画。还有宽下窄、水滴状的“漏斗”在过滤,得想要的东西。
这些,与先前造纸术中提到的蒸煮分离、捶捣打浆、捞浆晾晒都有共通性。
因此,这些日来,一直困扰他的,关于造纸术的工具题,似乎一下有进展。
此外,图还有构架这些工具的“铁架台”,放置在最底下进加热的“酒精灯”。
虽然这些工具的材质透明,他没有见过,但也是能用当下的器具,来进替代。
比如“烧杯”“玻璃棒”,应当能用陶器或青铜器代替。
嬴政画完简单的图,轻扫过这些各异的工具,在“漏斗”打个圈。边的关键突破口,似乎在这。
【而火药中的另外两种原料,也就是硫磺木炭。硫磺需要在西域的火山区所得,或者像汉代一样,在锻炼黑色硫铁过程中分离所得。】
【木炭则烧焦树木可得,原料充足。】
嬴政打量着这三种或陌生或熟悉的原料,思索着这“火药”究竟有何用,便听那后世的老师继续道。
【这三种东西合在一起点燃,便是能爆炸的火药,但直到唐代以后才用于军事领域。】
他顿下:“能运用于战场?”
嬴政由眼中带探究,一下对于这“火药”的兴致,甚于原先的造纸术。
【大的历史课应该会,那这就详细说。】
嬴政见那后世的夫,没有展开详细说,便干脆利落地换个工具人:“如何用于战场?”
夏安夷:“……你怎么跟个好奇宝宝一样?”
按照时间推算,他们先秦那会儿,别说□□的影,连火药都还未现。顶多是一些方士,精通医学与占卜之余,还擅长炼丹。
对方倒是胸有成竹般,一来就想要解个大的。
但考虑到方才的状况,若是及时回答对方的题,很有可能被系统识别会后,再度发去。
夏安夷轻吁口。
可想、继知道什么是硝酸钾后,再被老师误认为历史课也没有听,然后告状一波。
“火药在唐代时,绑在弓箭燃烧发射去,用来攻城。”
“宋代现火箭、火球、火蒺藜,但却是向统治者进表演。过后期发明震天雷突□□。”
“明朝有齐发火箭水战的火龙。”
嬴政提笔记些,客观地评价道:“考点背得错。”
夏安夷:“……我谢谢你的夸奖。”
对方所说的内容,按照朝代的演进而具有逻辑。“火药”的改进升级,从单单投射战场,最终到埋于地下、捆绑其它武器以及扩进到水战。
他若有所思:“从你口中的唐代到明朝,大抵经过多长时间?”
夏安夷掰下手指:“将近一千年吧。”
嬴政挑下眉,连带着手机app的团小人,也眉毛一高一低的:“这么长啊。”
短短四个字,语带着轻嘲诧异。
闻言,拿指尖戳屏幕,q版小人的脸颊:“哎我说,你别太能装,发明一个东西的过程都是很长的。”
“会走过各种弯路。”
嬴政淡淡反驳:“难道是这些人,压根重视这火药之物的威力吗?”
“倘若如你们后世所说的,其具有爆破致伤能力,能超过寻常的兵器威力。”
“怎么会有人,仅仅将其当作观赏表演之用?居安思危,倒只想着自娱。”
夏安夷竖拇指:“别说,虽然你说话经常难听点,但有时还是挺能抓住重点的呢。”
小声补充:“其实止是表演,大部分统治者比起这个,更痴迷的是炼丹来长生老……”
嬴政总觉得这形容,似曾识。
与此同时,化学老师也道:“化学界认为,是古代的炼丹术士炼金术士们,开创化学的先河。”
“这甚至能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500年间,比近代化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听秦始皇吐槽历史课》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