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章:星星之火(1/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句诗既是中华儿女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矢志不渝的信念。
更是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远祖初次燃起篝火的真实写照。
人类使用火的历史由来已久。
每当天空电闪雷鸣,原始人的山洞周围可能会燃起熊熊烈火。
他们便顺势“取一瓢而饮之”,用树枝和木棍作为火苗,将闪电之火引入山洞。
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森林里堆积如山的枯枝败叶,也可能会在阳光的照射下不经意间燃烧起来。
原始人只需顺手拾起几根正在燃烧的树枝,便能将森林之火引入山洞。
在天火的援助之下,人类最早的“篝火晚会”应运而生了。
但这篝火并非人类亲手创造的篝火,所以它不能成为人类拥有火的真正起源。
人类真正开始大规模地使用火,要追溯到50万年以前。
他们顺手拾起两块棱角分明的燧石,对准一堆早已准备好的干燥木屑,来回摩擦几下,火星就能把木屑迅速引燃。
此谓之“燧石取火”。
他们还可以随身携带一块干燥的小木板与一根合适的小木棍,以便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旋转摩擦。
此谓之“钻木取火”。
他们已经胸有成竹地掌握了火的奥秘,无须再仰仗自然之火的加持。
他们不仅能轻而易举地创造火,还能随心所欲地控制火。
火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第一份礼物,也是最宝贵的一份礼物。
过去,人类和其它动物别无二致,始终只能依靠肌肉的力量来面对这个世界。
哪怕手里握着刀枪棍棒,依然还是在用肌肉与敌人短兵相接。
可当他们拥有了火,不仅迅速摆脱了肌肉的桎梏,还能借助自然本身的力量对抗自然。
每当夜幕降临,人类无须再提心吊胆地派重兵把守洞口,以保护孩子能在漫漫长夜里不被老虎一口叼走。
只要在洞口生起一堆篝火,便可高枕无忧了。
就算山洞里传来孩子的啼哭,老虎也不敢靠近洞口半步。
所有动物天生都怕火,它们看见火就像孙悟空看见唐三藏似的畏畏缩缩,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
无独有偶,人类却凑巧拥有了火,便一举扼住了所有动物的咽喉,不费吹灰之力就跃迁到了食物链顶端。
只要不粗心大意,不毛手毛脚,他们在非洲大草原上举着望远镜都寻不到任何对手。
无论豺狼还是鬣狗,无论雄狮还是猛虎,全都因为敬畏火而敬畏人类。
春夏交际,那些原本险象环生荆棘密布的森林,只须轻轻点燃火把,立刻变成一马平川。
人类就能轻而易举地穿越森林,且举凡火势扫过之处,遍地都是美味佳肴。
香脆可口的蘑菇红薯,甘旨肥浓的野猪野兔,只要踏上了征途,便可一路狼吞虎咽大快朵颐。
且慢,还不是火最重要的价值。
火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它彻底颠覆了人类的饮食习惯。
过去,无论是粗糙的食物还是精细的食物,它都属于“生食”。
不仅难以咀嚼,而且更难下咽。
可当火走进了人类的日常生活,就再也不必费力地咀嚼“生食”了。
只要在洞口生起一堆篝火,在火上架起一个灶台,便顿顿都可享受到外酥里嫩的“熟食”。
当口中的食物变得柔软细腻,人类的牙床和咀嚼肌就会进一步收缩,这又给头颅创造出了巨大的空当。
与此同时,因为人类总是乐此不疲地架起篝火烧烤熟食,消化系统也逐渐开始良性退化。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只能别无选择地吞噬生肉,而生肉进入肠道,却很难被肠道中的消化酶分解。
于是,为了更好地分解生肉,使生肉中蕴含的营养物质兢兢业业地参与人类的新陈代谢,远古人类不得不进化出蜿蜒曲折百转千回的肠道。
可当人类开始吃上烧烤,肠道就不必通宵达旦地加班了,消化系统也被“裁员”了。
这正好为人体的生长发育削减了大量的开支,而这些削减下来的开支又可以补贴给神经网络,为大脑的发育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倏忽间,人类的脑容量实现了第三次巨大的飞跃!
不想错过《人类崛起:从会说话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