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0章 大逃亡的夜(2/3)
活动内容都会是我提前编撰出来的。
模拟芯片需要定期更换编码,要不然所反馈数据就会刻板雷同,很快就会被监控者发现其中的漏洞。
因此这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需要充分了解我们几个人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依照每个人的特点定时更新心理活动内容,比起我所负责的部分E先生的编码更为繁琐。
所以我一直很好奇E先生既然那么厉害直接想办法把植入的监控芯片取出来好了?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功夫研究出一个监控芯片的模拟芯片。
E先生却告诉我说,那个芯片是无法取出来的,直至被植入者死亡它才会停止监控。
它一旦被植入就会像寄生虫一样随血液循环深深嵌入被植入者的心脏与被植入者的心脏血脉相接,紧接着它会在心脏最重要的位置“安营扎寨”开始缜密的运作。
它会先复制心肌细胞结构和活性成分以及它的功能、新陈代谢等一系列生理数据,然后把复制的数据进行解析,依据解析便生成一种模拟磁场,这种模拟磁场会先兼容,再麻痹,直至杀死原本的心肌细胞。
在这过程中原本心肌细胞的功能将会逐渐被芯片取而代之,这就是这个芯片的可怕之处,它是再生医学与智能科技完美的结合。
这项技术最初的诞生说起来还是梁卉木和E先生的功劳,对于这件事情梁卉木一直深感内疚。
他们研究的初衷可不是为了让它成为监控,他们的成果在雏形阶段就被窃取了,他们只是科学研究者,可是研究成果最终运用的方向他们无法控制。
监管者窃取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后来在芯片里加入了机密编码,这种编码连主要设计它的人都不可能破解。
一旦有试图干扰芯片运作或者是破解编码的行迹出现,芯片便会启动自毁模式,已经取代了心肌细胞功能的芯片如果被毁,被植入者将会心脏骤停而死。
梁卉木先生之所以如此内疚是因为他觉得这一切事端的开始都是因为他。
最初他在研究一种再生细胞,他通过对这种细胞的培育,发现这种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存在变异,这种变异让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设想如果利用这种变异可不可以培育出他想要的任何器官组织,但是他的实验失败了,他为一个濒临死亡的肝癌志愿者移植了他培育出来的肝脏。
可是当培育出来的肝脏被移植到那位志愿者体内后,那肝脏并不具有肝脏所应该具有的功能。
它不能在人体器官运作中发挥它该发挥的作用,一旦它失去了作用将导致人体器官运作系统的紊乱,最后反而让那位志愿者身体机能极速下降,比没有移植前的情况更糟糕。
原本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而利用这种再生细胞的变异培育出来的器官只具有器官的样子并不能具有器官的功能,它一旦被植入人体反倒是像搬进人体中的石头阻挡了原本正常运作的系统。
所以梁卉木先生的研究加速了那个志愿者的死亡,不久那个志愿者便死于多器官衰竭。
因为这件事情梁卉木先生停止了他的研究,他很愧疚一直觉得是自己害死了那个志愿者。
作为一个医学专家他又活得像个感性的诗人,他不像其他研究者那样冰冷。
大多数研究者只把那些濒临死亡,孤注一掷自愿成为志愿者的人的命看得很淡。
觉得他们即使不当志愿者也难逃一死,成为志愿者最起码让他们有过希望,只是他们运气不好,成为了某项不成熟研究的牺牲品。
身为一名研究者对这种事也是无可奈何的,所以没有什么必要为他们的死感到愧疚。
在那个基地里大多数客观理性到冰冷的研究者眼里,那些志愿者们不过是为他们的研究服务的小白鼠。
可是梁卉木先生始终说服不了自己和大多数研究者一样,他的研究停止了很长时间。
但他私自停止研究的行为引起了监管部门的不满,觉得他小题大做,因为一个本就要死的人影响大局。
他们也是为此事急的团团转,可见对再生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视程度。
没过多久他们就派E先生去做说客,那是他们两个第一次见面,没想到E先生和梁卉木先生一见如故,他们两个喝了一顿大酒,畅谈甚欢,E先生完全能理解梁卉木先生对那个志愿者死亡事情耿耿于怀的心情。
他谈到了他的研究项目,也聊到了再生医学,最后发现他们俩个越谈越有很多想法的碰撞,一些理念,一些研究方向竟然有很多不谋而合的点。
也就是从那次开始他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近,梁卉木先生也重拾他的研究,而他们两个人的研究也不知不觉联系到一起。
E先生专门为梁卉木先生研究出了一种微芯片将这种芯片植入到梁卉木先生研究的再生细胞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双面逃杀》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