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9章 两种态度(1/2)
一顿午饭,苏庆是如同嚼蜡。
还没等他吃完,蒙毅已经来到面前,二话不说示意他跟上,到了王宫。
“都听到消息了?”
嬴政看到苏庆一脸煞白的样子,冷冷一笑。
“大王,可不是臣泄露了消息!”
苏庆连忙争辩。
“寡人当然知道不是你。”
嬴政慢悠悠说道:“寡人昨日让你写的奏疏,可写好了?”
“写好了,写好了!”
苏庆忙不迭地应道:“臣不敢怠慢。”
说着,从袖笼里拿出一叠厚厚的纸张。
这可是他昨天熬到四更天才写出来的,还只是初稿,基本的润色都没有。
但关于“郡国并行”的思路,却是十分清晰了。
“拿来!”
嬴政的脾气似乎有些暴躁。
实际上,苏庆所书写的内容,跟昨日差不多。
不过是在大纲之下,加了许多细节。
比如对“推恩令”的细化,关于郡国的管理、分化,置换,实封,虚封之间,有更多详细的说明。
除此之外,还有封地置换等构想。
就是在不断拆分封国的同时,把封地换到不同地方。
而且还必须有秦国故土不得分封,只能在新拓土地上进行分封,置换封地等等。
这样以来,受封的功勋们,就要不停地在帝国开拓的国土上进行深耕,拆分的同时,最终还会面临换到新的开拓地上去。
当然,这样的条件也过于苛刻,有实力的受封者都不可能会接受,因而必须从其他方面给予补偿。
针对每一条建议,苏庆都给出利弊关节,同时也提出了解决方案。
而苏庆也毫不掩饰地指出,郡国并行只是一种临时措施,或者是扩张措施,在刚刚攻占的领土上郡国并行,等此地彻底融入秦国的风土习俗、文字法律的管辖范畴之后,便撤掉封国,实行郡县,并且以一定的时间为期。
“难得很。”
嬴政反复看了几遍奏疏,却是叹了一口气。
当臣子就封之后,便成了一地君主,怎么可能会愿意有个郡守、县令在一旁对自己领地里的子民指指点点?
尤其最终还要夺走他们好不容易建设起来,富庶安乐的过度,将他们家族驱赶到边疆之地,继续为国开拓?
理想是很丰满,可现实之中,不会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行为。
“不愿置换封地的,便行推恩令,瓜分封国,降爵而封,三五代之后,悉数重归平民,自然而然只剩郡县。”
苏庆气定神闲:“只要朝廷有着足够强大的中央军团,谁敢说不愿意?”
“嘿……”
嬴政冷冷一笑。
他倒不是觉得苏庆的口气大,而是一直觉得,苏庆似乎对大秦锐士,有着一种……看不起的感觉。
然而大秦锐士,已是当今天下最强的军队!
“姚贾,你来说说,谁在外面瞎传?”
嬴政放下了奏疏,转头望向角落。
苏庆这才注意到,角落里跪坐有过一面之缘的姚贾。
“回禀大王,臣掌握的消息有三处来源,其中一处来自春秋书苑的杂役,将消息带了出去,另外两处都是宫人所为,但推波助澜者,多是咸阳城中的儒生,后来又有将门之人加入其中……”
姚贾侃侃而谈。
听到春秋学苑走漏了消息,苏庆心一沉。
好在泄密的不是他的学生,也不是当时旁听的客人们。
可杂役如何得知?
苏庆仔细一想,便苦笑不已。
春秋学苑本就是秦王赐予的,里面的杂役大部分也是宫人充当,他带来的僮仆都还没有正式投入工作呢。
也就是说,基本都是宫人所为,而且不少还是生活在嬴政周围的宫人。
“好得很!”
嬴政面无表情:“都处置了吧。”
“是。”
姚贾应了一声,迟疑了一下,问道:“那外面的传言……”
“不用管他。”
嬴政顿了顿,然后说道:“出一告示,询问平定六国后的治国方略,建言有益者,以上卿待之,赏千金。”
“是!”
姚贾应声起身,从容而去。
苏庆听到这话,心里也是叹服不已。
秦王没有打算去堵住悠悠之口,而是选择了开源。
既然大家都在讨论分封之事,那干脆把此事摆出来,让所有人进行讨论。
甚至还采纳建言,给予高官厚禄。
这样一来,就算有人想趁这机会搞事情,也无法掀起风浪。
毕竟大王对此事持开放态度,让世人尽情建言,最终取其精华,乃明君风范。
倘若此时有人群起而拥趸分封或郡县,那便是有意堵塞秦王的兼听世人之言的路,后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秦:奇观误国,实业兴邦啊》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