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章 校花撞我怀里了耶( )y(2/2)
经过和维克托的讨论,思齐不得不承认矩阵力学完蛋了。
薛定谔的理论是纯数学的东西,涉及到真正的物理学很少。但事情数学基础很扎实,理解薛定谔列出的复杂数学公式对她来说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们的理论决定了我们能观察到什么。
在放弃矩阵力学,投入波动理论之后,思齐觉得身体轻盈,空气都清新不少。
她也认识到自己对基因工程的理解其实是片面的,是被局限在经典物理的监狱里的,她拒绝了概率而拥抱了因果论和确定性。
她的生物学猜想和理论没有建立在最新的现代物理学基础上,仍然是建立在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基础上的。
她隐隐约约的触碰到选育人基因不稳定的原因,就算上了锁不稳定性依然是存在的。
这或许就是领导让维克托进入实验组,而自己只能待在数据处理组的考量吧。
量子物理越是学到后面越是抽象和难以理解,似乎和实在的物质世界割裂开来。学量子物理需要不拘一格的想象力。
举个例子,爱因斯坦觉得很恐怖的是——“波函数坍缩”违背了狭义相对论。
光子的衍射实验观察到粒子位置A,那么在观察时,很明确它没有到达位置B。
在观察到粒子到达A的同时,我们就知道它没有到达B。
在整张屏的其他位置上,发现粒子的概率在我们观察前恐怕就被“抹掉”了。
也就是说——
——观察者的意志改变了概率,未来改变了现在。
因果论被量子力学推翻了,因为因果论的结果是在没有未来没有观测的前提下产生的。
这样的“超距作用”违背了狭义相对论的前提,它超过了光速。
这在那个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随着量子物理学习的深入,思齐觉得自己对科学哲学的理解也更上了一层楼。便通过第一世的导师推荐给《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期刊投稿。
物理学是一切的基础,像金字塔一样,物理学上面是化学,然后是生物学,之后是经济和心理学,哲学处于最上层。
每一次底层的进步都会使上层革新,物理学的进步也意味着哲学的更新。
科学哲学史研究科学的本性、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解释、科学检验、科学观察与理论的关系、科学理论的选择等的学科。
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有资格作为科学,科学理论的可靠性,和科学的终极目的。
科学哲学在它探索科学与真理之间的关系时,与形而上学、本体论和认识论重叠。
思齐觉得自己跳出来,以更宏观的视角俯视着这一切。
告别了波普尔、拉卡托斯和库恩等人。跳出了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科学实在论、系统哲学的窠臼。
她仿佛从重重迷雾中走出来,卸下了一身枷锁。
思齐对哲学的认知更加深刻,她迫不及待地提笔把自己想到地一切记录下来。
修修改改、广撒网多捞鱼,思齐总算在顶刊登了一篇自己的论文。
思齐已经很满意,给自己的哲学导师挂了二作。
在国内研究科学的学者很少,甚至只有思齐就读的一间大学开设了这个学科。
她的论文虽然溅起的水花不大,引用量也不多,但是俨然已经是国内科学哲学界的新秀黑马。
她觉得自己有一天真的能成为哲学大牛。
天晴了,雨停了,她觉得她又行了。
维克托深深折服,此女恐怖如斯。学量子物理还能兼顾基因工程,对哲学还有深入的研究,本科期间就能在顶刊发文。
思齐的历史似乎也很6。
一个人怎么会有精力同时做这么多事呢?
维克托一直自傲于自己丰富而渊博的学识,现在发现思齐一点不比他差。
他一向高傲,认为世间没有几个人能比上自己,结果瞬间打脸,读个大学就发现自己身边就有这样的人。
维克托是科研世家的孩子,从小接受科学教育的熏陶。并且勤奋努力,出了人所需的必要娱乐生活,其他时间都放在学习上。
可是思齐明显出生不佳,学费靠助学金,生活费靠奖学金和兼职挣外快。
甚至都没怎么在基因工程上下功夫。
——这人比自己还要天才。
如果给两人同样的成长环境,维克托想,自己是比不过思齐的。
这让维克托有些受打击。
两人隐隐持平,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维克托不敢有丝毫松懈,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思齐远远甩开。
不想错过《我靠无限穿回2023拯救全人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