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章 吃你家米了吗(1/2)
待到钟玉秀来到供销社才发现自己没有布票,或许家里有,但是她并不知道放在哪里,也不能随意取用,毕竟这些票都是有定数的。
没办法,钟玉秀只能看着。
发现供销社种类挺齐全的,老百姓需要的日常东西都能买到。
比如盐,只有0.15元一斤;火柴2分钱一盒;再比如糖,有冰糖、红糖、白糖三种,都在7到8毛一斤,是需要糖票的;食用油0.88元一斤,凭粮票供应;就连买烟也是凭香烟票供应,大前门0.37元一包,飞马烟0.28元每包,不过现在大多数人丑的是勇士牌和经济牌香烟,前者0.13元一包,后者8分钱一包;一只鸡蛋也才七分钱。
总之现在的物价很低,但是大多数东西都是要凭票购买的,一直到1985年之后,才被陆续取消。
从供销社出来后钟玉秀又逛了逛这座县城,在街中心靠近东面的位置,看到了一家百货公司,两家百货商店,一家五金公司,一家新华书店,几家粮店,几家副食品供应店,离得都不是很远。
再向东走一点,是一家邮局,大家都来这里取信,取包裹,寄信,寄包裹。
再远一点的地方还有一家打铁铺。
在街西面是菜市场,肉禽类,蛋类,蔬菜都可以在这里买。
这些都是国营企业,这个时候个人私营还被判定是“投机倒把”行为,属于犯罪,要被判刑的。这项罪名一直到1997年才被取消。
钟玉秀就这样逛了一下午,一直到下午钟玉树快要放学了她才回家。
不过她打算明天再出来一次,到新华书店看看有没有考试能用到的资料,还要找时间给李文斌写封信,寄一些吃用的。算起来如今已经10月份了,也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回来。
钟玉秀一边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一边快步向家里走去。
结果离筒子楼还有一段距离,就听见有人在议论她。
“要我说钟家那个二丫头实在不像个样子,结了婚的人了每天住在娘家像什么样子?既不跟着自己男人去军队,自己又不找工作,整日好吃懒做。”
“谁说不是呢,也不知道对方挺精神一个小伙子,怎么看上她了?”
钟玉秀翻了一下原主的记忆,发现这两个人一位姓周,竞争供销社售货员时没选上,从那以后看见钟家人就阴阳怪气,尤其是钟母在的时候,不过她说不过钟母就是了。
另一位姓孙,她儿子还是李文斌的战友,她闺女当时也看上李文斌了,结果没嫁成,所以一直觉得原主抢了自己闺女的姻缘。
钟玉秀向来奉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既然让她听见了,就不要怪她不尊重人了。
“周婶子你这么说就不对了,谁说结了婚就不能住娘家了呀,国家都没有规定,难不成是你自己规定的?再说了,我住自己家我爸妈同意,我男人同意,与你有什么关系啊,又不吃你加米。你勤劳这个点也该回家做饭了吧。”
“还有孙婶子,文斌怎么就不能看上我了,说明我长得俊,招人喜欢,要不都是城市户口,文斌怎么就看不上你家桂花呢。你还是趁早给桂花相看吧,免得老了更嫁不出去。”
“再者说了,我叫你们一声婶子,你们也不能这么议论小辈吧?你们二位都四五十岁的人了,这点道理还需要别人告诉?”
说完也不看两人什么表情,“噔噔”上楼,“砰”的一声关上门。
果然这种人还是直接怼回去最舒服了,钟玉秀很满意自己刚刚的战斗力。
却不知道钟玉树在后面回来正好看见她的一顿输出,给他吓了一跳。
又过了一会儿,钟玉秀正和面呢,钟玉树到家了。
“二姐你刚刚和周婶子她们吵起来了?咋回事呀?”他实在是好奇的厉害。
“你看见了呀,没吵两句,就拌了两句嘴。”
钟玉树见她不想细说就没再问,不过不问也知道,一定是没说啥好话,家里哪个人没听到过,不过都不想和她说罢了,徒增烦恼。
不过见到二姐听到这些话没伤心难过,还将对方骂了回去,钟玉树还是很开心的。等到晚上说给爸妈听,他们一定开心,总有种二姐终于长大了的感觉。
钟玉秀可不知道弟弟心里有这么多的心理活动,只是她觉得对方还小,不适合听到这些。
却不想她自己今年也不过十九岁,不过比玉树大了三岁,还以为自己三十呢,看着十五六的少年像个小孩子。
钟玉秀将玉米面掺了白面,决定蒸馒头。再蒸几个红薯。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囤着红薯,经常用来做红薯饭或者单吃,还有炒着吃的,饱腹感强还不容易饿。
另外将萝卜土豆切成片,一会儿炒着吃。
再做一个萝卜白菜汤。
这样一顿饭就简单的完成了。
钟父钟母回来看见钟玉秀已经做好饭了自然是好一顿夸奖,可以看出来,他们真的很开心。
一家人将简单的饭菜吃的干干净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书七零之发家致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