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1章 2001年1月5日 星期五 天气小雨(1/1)
2001年1月5日
星期五,天气小雨。
今天,吉祥和如意去街上赶集,买了几本旧杂志和旧小说回来。
我已经好久好久好久没看书了,一看到书就不自觉地两眼发亮。
吉祥见状,立即对我说:“晶晶,快来看看,你喜欢哪本?随便挑!”
于是,我也不客气,走过去随便挑了一本半新的杂志和一本旧旧的小说。
以前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很少有机会看杂志和小说,一方面是父母不让看,另一方面是自己不去看,怕影响学习。
我看书的速度不算快,也不算慢,一天下来,只看完了一本杂志。
心里却久久无法平静下来。
你们听说过“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吗?
在这本杂志某一篇文章里,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语,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病症。
据说,这个名称起源于1973年发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的一起真实事件,两名抢劫犯在抢劫银行失败之后,劫持了四位银行职员长达130小时之久。
出人意外的是,这四名被劫持的银行职员对绑架他们的绑匪显露出“怜悯”的情感。
他们反对指控绑匪,并且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甚至有一名女性职员爱上了绑匪,在绑匪服刑期间与其订婚了。
很多心理学家分析“斯特哥尔摩综合症”时,认为其核心成因在于受害者的生存本能,因为被劫持的情境是非常令人沮丧无助的,很容易将罪犯“软暴力”的行为理解为关心自己的和善信号,从而与罪犯建立起了情感上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受害者内心的压力以及有更大的生存希望。
想想自己,偶尔会觉得:“吉祥和如意是好人!”“陈三妹也是一个可怜人!”“其实她们母女三人对我还是挺不错的!”
天啦!天啦!这些想法是不是“斯特哥尔摩综合症”的体现呢?
文章里举了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
派蒂·赫斯特(Patty Hearst)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绑架事件之一的幸存者。她生于传媒世家,身家百亿。1974年,赫斯特在加利福尼亚的家中被绑架,并被囚禁了近两年。被绑架后,她被关押在一个狭小的衣橱里,被绑架者残忍对待,包括饥饿、恐吓、毒打和性侵,这些恐怖遭遇让她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后来,她加入了该组织,参与了一系列恐怖事件。
文章里还有一个叫洁?·杜卡(Jaycee Dugard)的女孩,11岁的时候,她在下了校车回家的路上被绑架,也遭遇了各种残忍对待。当她渐渐长大后,绑架者会带她去公众场合,比如当地的节庆活动。绑架者还会让她运营一个打印业务,做着平面设计师的工作,回复电话与邮件,或者是与客户商谈。然而,她却从未做出任何想要逃离或者是向他人揭示自己真实身份的举动。
看完这篇文章,我真的无语了。
被害者对加害者产生好感、依赖、甚至协助加害者逃脱法律的制裁,光是看到以上这些字,我就觉得好恶心、好变态。
话说回来,陈三妹她们母女三人,不也是希望我成为那样的被害者吗?
哼,没门!不仅没门,连窗都没有!
我不是受虐狂,也没有斯德哥尔摩情结,所以,我永远都不会爱上那个毁我一生清白、让我痛不欲生的恶魔!就更别提什么原谅不原谅、顺从不顺从了!
对!没错!我永远都不会屈服!总有一天,我会逃出去!将坏人绳之于法!
不想错过《禁止翻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