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3章 海鲜金瓜花汤(1/2)
头妹小时候说过,世上最好吃的是金瓜花煮海鲜。几十年过去了,头妹对小时候去巡海所抓捕到的鱼虾蟹螺等混合在一起,把金瓜花放到一起煮,那清甜可口的美味佳肴,至今念念不忘,这款海鲜汤在头妹十岁的时就很容易得到,现在呢,却成了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头妹家的坎尾村就靠近海边,想吃海鲜是很容易的。当然不是指大鱼大虾等高档贵重的海鲜,而是指小的鱼虾蟹螺等大杂烩。海边人都知道,小鱼小虾小蟹有活力,它们混合在一起煲汤最甜。但要想吃肉,就要选大鱼了。
在头妹那个年代里,小孩子去巡海(赶海)不是去玩耍的,而是要去劳动的,去捕抓鱼虾蟹之类的海产品。现在,若是一个十岁的小孩子去赶海没有父母或大人陪伴,也许他们不敢去或者父母压根就不会让自家这么小的孩子去受这份苦。似乎也没有必要让孩子吃这个苦,要吃海鲜市场上随时可以买得到。
现代人的生活好了,人人手头有余钱,想吃什么海鲜就到市场买去,这样方便快捷,又不要担心赶海会出什么事,父母何必去让自家孩子巡海遭那么苦呢?
头妹小时候自由市场没有多少东西买卖,渔业和农业都归集体支配,所有生产力都归集体所有,每家每户的男女劳动力都归生产队统一安排,劳动成果统一分配,青壮年就没那么多时间巡海了。
头妹小时候,生产队给每家每户配发一把铁耙,是巡海专用的。每家每户,农闲时或在流水期不耽误集体劳动的情况下,人们是可以扛起自家的铁耙走向大海,向大海索取一些食物。
像头妹这样正在上学的孩子,只有星期天碰上流水期的日子才能去巡海的。头妹巡海的能力不强,只会耙蟹和挖泥螺。沙螺和九笔螺都是在沙子里钻得快的物种,想赶海挖到它们,也不是那么容易,肯定得费一番周折。
头妹力气小动作慢,跟不上沙螺和九笔螺,自然就捉不住,只能挖不会跑的泥螺了。挖泥螺只需一把锄头,一个篮子。
头妹去赶海,用自己手上锄头在退潮了的海沙上一锄一锤地夯,有螺的地方沙面会显示出一个类似锁眼的眼孔。头妹用锄头朝着那眼孔挖两下,就可以把泥螺翻出来捡到篮子里。
头妹挖的泥螺有大有小,挖到大的泥螺自然更高兴。每次巡海,她挖的泥螺在两斤左右。她不管挖了多少泥螺,若看到海水上涨,就要马上上海,离开海边,这点巡海常识,对在海边长大的大人和小孩都懂。海水涨潮,巡海若不离开,肯定会危及生命,这可是生命攸关的大事,马虎不得,每个人在赶海作业中,都会警惕脚下海水的变化。
头妹刚挖回来的泥螺可以放置两天不会坏掉。头妹妈妈晚饭时把头妹挖回来的泥螺煮了一锅沙葛泥螺汤。泥螺的壳是白色的,肉也是白色的,沙葛也是白色,煮起来的汤自然显白。沙葛泥螺汤清甜可口,全家人吃得非常开心,皆夸赞大家能吃上这么清甜可口的海鲜汤,那可都是头妹的功劳,头妹能为家里人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自然也感到十分自豪。
头妹还有一项赶海的技能——耙蟹。耙蟹虽然说不需要多大的技术含量,但是也需要注意安全。挖泥螺是往脚下的前方走,因为在已经被踩踏混乱的地方,不容易看到螺眼。而耙蟹,刚好与挖泥螺相反,虽说是铁耙,但整把耙只有十来枚铁钉是铁的。
耙身是木柴做的,耙柄是竹杆做的,头妹使用起来也不怎么费力。头妹把篮子挂在耙柄的中间,左手抓着耙柄下面,右手在中间摁住篮子,这样方便右手拾鱼虾蟹时,左手还能把持着蟹耙和篮子。
头妹每次赶海,都会找半沙半水的地方,把蟹耙耙柱插在海沙里,双手握住耙柄,一边退步,一边观察耙柱下是否有动静。蟹耙说是耙蟹,但也会用来耙鱼、虾、螺之类的海产品。
蟹耙的耙柱碰到小鱼的话,因为是半沙半水,它走不远,会被人就近捕抓;如果是蟹,就多数原地往沙里藏;如果是螺,就有耙柱碰到的响声,握耙柄的手也有感觉;如果是虾,就会跳好几步,然后把身子埋进海沙里。
头妹就这样一条海沟边一条海沟边地巡,到上海时三混四杂,赶海也有两三斤的成果。虽然两三斤,算不上多,但是对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是一笔不错的收成。
每次赶海有这样的收成,头妹已心满意足,拿回家给妈妈煮一锅海鲜金瓜花汤。
当时头妹不知道是用金瓜花来煲汤汤的。当头妹味到香味时,跑到妈妈身边问:“妈妈,你放什么进去,那些鱼虾蟹螺这么香呀?”
“头妹,这你就不知道了吧?”
“我一个小孩子,又不会煲汤,哪知道呀?还请妈妈告知?”头妹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妈妈海鲜汤里放了什么。
“头妹,妈妈是放了我们农村里到处可以见得到的金瓜花。”头妹妈妈面容和蔼又耐心的跟头妹说。
“那妈妈为什么要放金瓜花煮汤呢?”头妹眼神疑惑的看着妈妈。
“可别小瞧金瓜花,它含有丰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奶奶的童年故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