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章 还要吃一碗(1/2)
麦家自有了头妹之后,麦家的整个家庭氛围就与以往不同,头妹为麦家带来很多快乐。头妹的爸爸一有空就抱着头妹在村里头转悠,逢人便炫耀“我头妹这小腿可以吧?”并且家里的重活累活头妹的爸爸都包揽了,特别疼爱头妹。
头妹的爸爸去村中大话馆闲逛闲聊时,头妹就悠哉悠哉地端坐在爸爸的大腿上。爷爷也是对这个长孙女疼爱有加,经常一边摸着头妹的头,笑眯眯地看着头妹,像打招呼地自言自语地说:“我这小孙女,越看越喜欢。呵呵,真像个小牛仔!”
还没会走路和说话的头妹一时似乎听懂了爷爷在跟她说话,小眼睛也是瞪的硕大,手也在抓挠爷爷。其实头妹是听不懂爷爷在说什么,但是爷孙俩的交流和互动还是蛮有意思的。
麦家爷爷一有时间就抱头妹,一边抱着头妹,一边哼着小曲,一边逗着头妹玩,那表情可高兴,开心得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美丽动人的缝。头妹的奶奶也是很爱抱头妹,那时麦家的长辈一有空就抱着头妹玩耍,奶奶时不时地说:“你个牛乸子哟!”奶奶这话说的意思,就是农村人有贱名好养的讲法,爷爷奶奶嘴上叫着畜牲,心里头其实就是把头妹当成宝贝。头妹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众长辈宠爱有加,一时间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又怕化,好生自在快活!
可惜生活不全是快乐,也有无奈的时候。头妹的家庭属于半渔半农之家,因为当地的百姓一半靠打渔为生,一半靠务农为生,有的要靠打渔和务农。坎尾村,人多地少,土地干旱贫瘠,只能种植一些耐干旱的番薯、木薯等之类的热带食物。大多数,不,是几乎每家每户的一年的稻米收成,都够半年吃,还要以木薯糊、番薯丝干等来充当主食来填饱肚子。
新中国成立之前,也就是我们说的旧社会,因为过度贫困,卖儿卖女的人有很多,一升米就把儿子卖掉是常有的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发放很多粮食救济贫困百姓,头妹妈妈生头妹坐月子吃的白米饭就是政府的救济粮。
共产党的恩情永远不能忘是我等老百姓姓的真心话。党和政府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新中国建国不久,百业待兴,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是比旧中国大有改善,过着当家作主的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生活。
头妹三岁那年,因为天灾而闹饥荒,头妹想吃一餐白米饭也成了一种不可企及的奢望。尽管是天灾与饥荒,那时的人们极其团结和能吃苦。
一天晚上,头妹家里难得一次煮白米稀粥,说是白米粥,其实就是米花儿,半斤米煮一大锅水,这些就是全家6口人加一头猪的晚餐。
头妹一见到白米粥可高兴了,闹着要“鸡斗饭”,这种饭也叫鸡窝饭,是将稀饭捞起盛在碗中,用汤壳按下,形状像鸡窝。半斤的米粥,如果捞一碗鸡窝饭给头妹,全家人都得饿肚子,全家人的一顿饭就不用吃了。头妹闹着非要吃鸡斗饭,爸妈怎么劝都不听,全家人一时间目光都投向头妹,而且一边看着头妹,一边发出感慨的一声“哎”!
头妹一个三岁的小姑娘,哭着闹着非要吃鸡斗饭,全家人看着是又气又心疼,特别是头妹的爸爸,特别想满足头妹的这个小小愿望,可是又不能让全家挨饿!头妹的爸爸只能忍痛伸手去抓住头妹的胳膊,狠狠地在头妹屁股上打了几巴掌,几声“啪啪”的清脆声,疼的头妹嗷嗷大哭。
头妹爸爸看着哭泣的幼小女儿,打在女儿的身上,却疼在自己的心里!头妹妈妈看见头妹不听话被打,赶紧过去抱着头妹,在一旁开始耐心教导起头妹,叫头妹不要淘气。头妹在妈妈好言好语的相劝下,突然停止了哭声,也不闹着要鸡斗饭了,就乖乖地坐在饭桌上喝起稀米粥来。从这件事情,头妹被父亲打了之后,无论说什么和做什么,父亲再也没打过她了。
这事过了几天,头妹妈妈决定把头妹送往外婆家住一段时间。头妹外婆家住在杨柑镇港头村,那里盛产水稻,有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头妹的妈妈带着头妹来到外婆家,外婆不知看到头妹母女俩到来不知有多高兴,一番嘘寒问暖之后,外婆就说:“头妹,你们母女,赶了几个小时的路,一定很饿了吧?外婆刚好煮了一大锅白米粥……”
头妹一听到有白米粥吃,顿时来了精神高兴地说:“外婆,我肚子好饿,我要吃白米粥。”外婆起身把饭桌摆上,头妹急不可待地喊着:“外婆我要吃白米粥,我要吃粥!”
外婆香喷喷的白米粥刚端上桌面,头妹就自个拿起碗和盛饭的小勺,用小勺往锅里舀满一碗白米粥,扑通扑通地往嘴里胡乱的塞,便开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正在头妹吃得津津有味时,外婆把各种食物和碗筷摆放在饭桌上,妈妈、外婆、外公、小姨子,一时间大家围着一个小饭桌吃起了饭。头妹看见大家都来吃饭了,心里急呀,害怕香喷喷的大米粥被大人们吃完,嘴里不停地往嘴里塞饭,一边吃一边嚼着,一边着急地喊着:“外婆、外公、小姨、妈妈,你们吃慢点哦,我还想吃一碗,我还要一碗!”
此时,除了头妹妈妈,谁也不知道头妹怎么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奶奶的童年故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