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章 村戏(1/1)
许母自那天从娘家回来之后就一直闷闷不乐的,许漫华猜测,应该是和许母后来去找覃家老两口说话有关,至于说了什么,无非就是让许母多帮衬娘家罢了。
许母耳根子软,也没什么性子。因为是女孩的缘故,许母从小被忽视,她看着父母关心弟弟,看着父母每次去镇上都只给弟弟们买好吃的,而她只能捡起弟弟掉在地上的渣来尝尝味道,就连她的名字,也是为了儿子。后来她二弟逐渐懂事,每次都会分给她吃的,但是有一次被覃母看见,她就被揍了一顿,,,后来她不敢再吃弟弟的东西。
许母从小到大一直很听话,但凡覃父覃母说的,她都会努力去做,为的也只不过是得到父母的关爱与肯定罢了。说到底,许母也只是这个时代的可怜人。
其实许漫华也能理解许母,但是她并不赞同许母的做法,她和许立花也曾试图好好和许母说说这些,然而并没有什么效果,许母只一句“妈心里有数。”就打发了姐妹二人。许漫华想着,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日后慢慢和许母说了。
或许是自己从小的那些遭遇,许母对自己的这几个孩子都很好,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们最好的,她常说儿子女子都一样的,对待许凯业也和其他几个姐姐没有什么区别。许母想,她可能算不上是一个好女儿,但她一定会做一个好母亲。
月明台村的习俗是初九唱大戏,一直唱到十六。戏台子就搭在月明台,村里的男女老少谁想唱一段都可以上台。不过大概是村里人都不习惯登台表演,所以每年上台的基本都是固定的那几个人。
开戏这天,许漫华姐妹几个穿着新衣服欢欢喜喜地跟着许母去了戏场。
一到地方,只见几个货郎在场里摆着摊儿,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勾得小孩子眼巴巴在一边瞅着。甚至有些皮孩子,已经撒着泼儿跟大人要自己看中的玩具了。
台上的秦腔一声声响起,台下的大人边看边讨论,而小孩子们既不看戏,也不参与讨论,他们自顾自地在里边追逐打闹,小小的身影穿梭在一个个大人之间。
许母到了戏场就带着两个小的去找陈明妈说话看戏去了,让三朵姐妹花也去找玩伴。许停花早跟路上遇见的春妮去玩了,陈圆圆陈明看见许立花,就走过来带着人不知道上哪去了。
许漫华:......怎么转眼之间就剩下了我自个?
不过许漫华也不想和小孩子一起跑上跑下,她走到一个靠前的位置,静静站在那里,认真地看着台上自己一句也听不明白的戏,身边偶尔有小孩子跑过,她默默退让。这种热闹浓烈的烟火气儿,让她心生欢喜,让她无比心安。
初十,代清瑶一家也来到了月明台村看戏。覃军和覃岱骁当天就回去了,剩下代清瑶和小儿子覃岱峰在许漫华家住了几天,还能看晚上的夜戏。因为许家只有两个炕,许父就去村里熟识的人家借住,这在他们看来都是很平常的事。
因为附近几个村就只有月明台村有唱戏的习俗,所以附近这几个村的人只要没事,都会带着孩子来月明台看戏。
有些像代清瑶这样在月明台村有亲戚的,就可以在亲戚家暂住几天,如此不仅可以看看晚上的夜戏,还能继续看接下来几天的村戏。至于那些没有亲戚的人家,只能当天来当天回,不过只要他们自己有时间有心情,就是天天来也不会有人管。
转眼就到了十五元宵节,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十五这天并没有吃汤圆的习惯。他们期待的,是十五晚上的绕庄活动,对了,还有新年里头的最后一次给灶爷献饭。
所谓绕庄,就是村里人扮了花脸,穿上戏服,敲锣打鼓,在晚上时绕着村里走一周,要将村子里所有的人家都绕在里面,意味着对村民的保护。在这个过程中,想跟着一起绕村的人可以随时跟上队伍,在他们经过村边人家后,这家人必须在门前放炮。
最后一天是亲宅,也是村里人扮好花脸,穿上戏服,敲锣打鼓。与绕庄不同的是,亲宅是在白天进行的,亲宅队伍需要进入村里的每一户人家,扮猴子的小孩还会拿手里的棍棒瞧其他屋子的门。
等每家每户都走完,再回戏场里唱上一段戏,这年的村戏就算是落幕了。
不想错过《穿书之路人甲的花样年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