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3章 献捷(2/6)
皇城,朝阳门。
城外,旌旄飘扬,黄伞青扇,银龙王旗,天柱上将军、相邦、大丞相、大冢宰、摄政王的仪仗,逶迤气派立于城下。
朝阳门前门,大秦摄政王萧弈,亲率文武百官,出城十里相迎,行降阶之礼。
旌旗猎猎,铁甲归朝,苏廷寒与杨汉超,俱一身戎装,并驾齐驱,见得摄政王仪仗,即刻翻身下马,趋步上前跪拜道。
“末将苏廷寒、末将杨汉超,叩见摄政王殿下!大王千秋无期,长乐未央——”
“二位将军,不必多礼,快快请起!”萧弈满面笑容,亲手扶起两位爱将,“敬章、颜方,卿等不负众望,本王甚是欣慰!待孤与陛下商议后,必定重赏!”
“谢大王!”苏廷寒与杨汉超,缓缓起身,恭声言道,旋即又稳稳地立于当场。
他们身后,数万大秦铁骑,旌旗招展,甲光闪烁,挟带着自边塞而来的杀气。
望着眼前这支捍卫大秦国土,历经无数血战的铁军,萧弈心下肃然,眼眸之中,竟然不知不觉,渐渐浮上了一丝深意。
郊迎结束后,身为全军统帅的萧弈,亲携众将至营中,犒巡三军,简阅将士。
朝堂上的萧弈,是高高在上的摄政王,而朝堂下的萧綦,依然没有丢弃军人的豪迈,要知道,他本身就是万军统帅。
站在点将台上,萧弈微微闭目,遥想朝阳门外,军威煊赫,旌旗蔽日的盛况,他的眼前,浮现过一张张清晰的面孔。
——苏廷寒白衣睥睨,杨汉超威武霸气,江夏王沉默坚毅,任城王意气风发……最后,是他临去时白衣胜雪的背影。
那日,圣旨下,三军开拔,征伐草原。
九月,时值正午吉时,苏廷寒、杨汉超两位将军,率众出武德门,远赴征程。
当时,萧弈率领百官,登临帝都城头,遥遥相送。司祀颂告声中,萧弈面色肃然,举起了酒樽,上祭苍天,下祀后土,余酒泼洒向四方,以告慰昔日袍泽。
而那位王朝美丽的公主,摄政王的二妹,——魏国公主萧妘沁,就站在哥哥身后,从高高的城头上,俯视那人远去。
那银盔雪甲不染微尘,在军阵之中格外醒目,宛如薄雪飘落盾甲,转眼间,便被黑铁潮水的军队湮没,渐渐远去无踪。
那位白衣将军,始终不曾回望城头,那孤清的身影,决绝地消失在公主眼中。
直至如今,三军归来,天下凝一。……
三日后,天气转冷。
帝都,皇宫。
初冬很短暂,下过几场小雪后,北风便簌簌而至了,融进了凄寒的冷空气中。
好几天了,天上已接连飘了多日的鹅毛大雪。地上的积雪,任凭宫人如何清扫,如今都已堆积到了脚踝深,将近两尺。
太极殿前,北风呼啸席卷,放在武器架上的一柄柄长剑,都已挂满了霜与雪。
钟鼓阵阵,偌大的太极殿内,一派庄重肃穆,气势磅礴,极具天朝上国之风。
整座太极殿,凭地而立,碧檐金阑倒映流光,殿内百烛争辉,擎着上百枝巨大明烛,照得大殿明华如昼,恍若明堂。
漆黑的梁柱上,雕刻着金色乾坤方正图,画工精美。龙涎沉香膏的馥郁香气,缥缈萦绕,行过九曲回廊,熏得人履袜生香,弥漫了煌煌宫殿,尽袅袅余香。
此刻,大殿下方,宗室诸王与文武百官,手持玉简,依序立于朝堂左右两侧。
今日早朝,既是朝议,亦是献捷大典。
因而,文武群臣的班列,分为两班,宗室居左,百官居右,人人身着玄色绣方官纹的元服,服饰庄重,可谓衣冠云集。
只见,文臣高冠礼服,武官羽髻长袍,至于宗室诸王,则是清一色的皮弁蟒袍,上面的图案,足以象征他们的地位。
另外,宗室百官的最前面,是朝廷新晋的三位辅政王:晋王萧愉、吴王萧恂,义宁王萧晟,他们站在众藩王的首席。
其实,自打从江南回来后,身为摄政王的萧弈,便上疏当今天子,请封三王。
最终,朝廷下旨,封晋王萧愉为开义辅政王,吴王萧恂为建义辅政王,义宁王萧晟为德义辅政王,三王同为辅政王,位在百官上,可入朝辅政,领衔百揆。
现下,三位辅政王,皆头戴通天冠,蟒袍玉带。一身华贵的服饰,愈发衬托出三王的挺拔身姿,衬托出他们的地位。
这个时候,大殿里面,无论是宗室,还是百官,皆如古刹佛塔一样,矗立不动,静默无声,脸上更是看不到任何表情。
巍巍太极殿,在这一刻,如同一汪沉寂的死水,毫无波澜,只须往水中掷入一粒石子,便能激起层层涟漪,打破这种不合时宜的安静,开启今日朝议的序幕。
大殿的正上方,或者说,是九龙丹墀的顶端,皇帝、太后、摄政王,这三位大秦帝国最至高无上的大人物,高坐于上,以一种高贵的气势,俯视着满朝文武。
远远只见。
时年十三岁的大秦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江山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