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8章 兴义兵(2/7)
发,北征已是箭在弦上,大军随时可杀入草原,马踏北蛮。
苏廷寒、杨汉超,两位当世名将,各率十万铁骑,深入漠北,寻歼北胡主力。
这一战,志在必得!
今天,正是大军出征之日,王师云集。
直至此时,一轮旭日东升,高高悬于天穹,风和日丽,一扫悲秋的寂寥之意。
朗朗晴空,点缀着像花朵一样,灿烂美丽的云朵,与明媚的阳光,相得益彰。
京畿外的清晨,分外壮美,分外秀丽。
浩淼的水面,在火红的天幕下,金波粼粼。一轮红日,涌出水天相接处,山水与风物,顿成朦朦红色剪影。苍茫苇草,翻滚着金红的长波,映射着影影绰绰。
这座北军大营,方圆二十余里,宽阔,威严,肃杀,集全军将士之杀气于此。
连绵不断的各式军帐、战车、幡旗、矛戈结成的壮阔行营,环绕着山峦与水面,形成了一个巨大弧形,犹如众星拱月。
悠扬沉重的号角,伴着萧萧马鸣,此起彼伏,听起来,不知是号角,还是马。
官道之上,数骑墨色快马,飞驰而来,行于苇草长波中间,恍如一叶飞舟。
营寨依山而筑,峰峦叠翠、景色秀丽。
军中,演武场。
整个军校场,由南向北,依次为碑亭、城楼、校场、大厅及东西配殿、团城。
城内东、西朝房和城上的南、北两座大城楼,极其巍峨壮观,尤为引人注目。
庄严的军校场,坐南朝北,磅礴大气。
射箭场、演武厅、赛马坡、八卦坡等,布局严谨有序,加之微风轻拂,旌旗飘扬,让人热血沸腾,只想立即冲下去。
萧萧的凉风,吹拂着半卷旌旗。旌旗之上,彰显出的“苏”、“杨”二字,令三军将士的心中,无比得激荡,无比得自豪。
军校场中,上万秦军将士,整肃威猛,陈兵列甲,如一团团黑云,齐集校场。
松林般的长矛甬道中,数万大秦锐士,在军校场正中位置,整整排开六列。
庞大的秦军军阵,铁甲铮铮,寒光森然,恰如一座接天大城,矗立于军营中。
上万人的秦军将士,分成左右两大阵,一万余精甲武卒,结阵于左;五千大秦铁骑,立马于右,构成一道天然屏障。
步军大阵,将士们束手而立,整整齐齐,排列成几条长长的队伍,像无数蓄势待发的长龙,枪戟在手,兵戈耀眼刺目。
反观铁骑军阵,五千骑兵,却是异常得安静,如同一尊一尊佛塔,岿然不动。
每一名铁鹰骑士,面目肃然,全身披甲,就连所骑乘的战马,亦是人马俱甲。
横纵各三十匹怒马的铁鹰骑队,旌旗招展,号带飘扬,在乐声中缓缓立马校场,一时间,鼓声、蹄声、口号声静止,骑手悍勇非凡,马匹队形也井然有制。
五千大秦铁骑,他们腰佩铁刀,手握槊矛,那些刀、枪、箭、戟、戈、矛、钺、星,全是一水儿朱红的杆,纯金的头。
铁骑簇拥,无一不彰显着大军之肃穆,锐士之无敌,更显横扫四海之雄威。
秋风拂面刮来,掠过铁骑大阵,骑士铁甲振振,发出了金属相撞的铿然之声。
熹微秋光之下,是一张张年轻、坚毅的脸庞,还有一个个挺拔、青春的身姿。
现下,校场之中,两大步骑方阵,均集结完毕,诸军兵种齐全,有虎胆营、燕山营、陷阵营、玄甲铁骑、雪狼突骑、白马轻骑、虎豹骑、无当飞军等等……
除了两大步骑方阵,所有的步军营,骑兵营,弓弩营,业已聚集在校场四周。
另外,校场内,约有数百辆“武钢车”,正在左右飞驰;车阵旁边,还整整齐齐,停着数千驾战车,围在了大营辕门。
所谓的“武钢车”,高约一丈,前后二丈左右,以精钢制造,战马驱使,内可站立武士,随车引弓射击,威力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武钢车上,还安装了三弓强弩。此弩的射程,是普通弓箭的数十倍,甚至能射穿城墙。就不说这个,车阵的撞击力,一般的战马,根本难以抵挡。
巍巍点将高台,如一座小山丘,缓缓凸起,立于校场前方,正对演武场,正对那一万铁甲,渐渐地,露出了山的轮廓。
点将台气势恢宏,高大壮阔,两杆杏黄大龙旗,矗立于高台两侧,迎风飞舞。
杏黄龙旗中间,擎着一把曲柄绣金黄龙华盖,它的后面,则是一座中军帅帐。
同时,两班举着豹尾枪、佩着弓箭大刀的亲军甲士,分列华盖两侧,那黄龙华盖之下,笔挺站立的,是一位伟岸男子。
——摄政王萧弈!
高台上,声威赫赫,雄冠九州的大秦摄政王,一身戎装,一身战甲,带着凌厉杀意,俯视着校场当中,他的上万将士。
大军出征在即,二十万铁骑兵,即将于今日此地,誓师举兵北伐,马踏北胡。
故而,此时此刻,身为大秦的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江山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