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1章 除夕夜宴(1/7)
大年三十,除夕。
入夜,皓月当空。
临近除夕,新的一年,在漫天飞雪里面,徐徐展开,一夜间,整个江陵城,琉璃世界,天地间连成一片,美不胜收。
三天了,雪后初霁,经历了风雪洗礼,江陵城银装素裹,冰清玉洁,在明月的折射下,愈发得璀璨晶莹,浮光万丈。
届时,繁华街道上,流光溢彩,人群熙熙攘攘,明灯万千,犹似百花盛开般。
今日,正逢除夕之夜,两侧灯火愈盛。
满街花灯,有寻常的罗绡纱灯,有画着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的五色琉璃灯,有如清冰玉壶的福州白玉灯,更有高达数丈,用机关活动的山棚彩灯,应有尽有。
诸商家各出新意,将这些五彩花灯,竞相张挂,陈列于楼前,逐一地展览着。
而街上玉树明金,车水马龙,亦不乏前来观灯的贵家仕女,唯有满城的喧嚣。
朱轮画毂,雕鞍玉勒,车中帘帷垂香囊,马前侍儿提香球,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萦绕在除夕夜下的江陵城。
越过这五夜香尘,目光缓缓转移,望向西南方宣德楼前,彩灯下面的大乐场。
那里,编棘为垣,中间有艺人,大演百戏,场外游人围观,包括不少自宝马香车中走出的仕女,豪门世家的金枝玉叶。
不得不说,新年的除夕之夜,炮竹喧天,花纸满地,家家守岁,皆灯火通明。
热闹归热闹,但毕竟与元宵灯节不同,人人都呆在自己家里,与亲人们团聚。
街面上,除了小巷内有孩童们,在家门口,点放小炮竹,基本没有行人踪迹。
“噼噼啪啪”的爆竹声,络绎不绝,遍布全城,掩盖下了寂寂夜色,连绵不断。
绚烂的烟花,腾空而起,恍如火树银花,以极快的速度,窜进了漆黑的夜空。
仰望夜空中,那盛开的朵朵艳丽,全城的炮竹,鼎沸至极,即将达到最高点。
冲天的光弹,在黑幕之中,划过无数焰痕,直窜入夜色深处,倏地爆裂开来,化为一幅流云飞瀑,炫亮了半个天空。
城南,镇南王府。
同时,整座镇南王府,张灯结彩,彩霞飘飘,尽是一片红彤彤,无比得热闹。
偌大的王府,灯火如白昼,光辉交映。
今夜是除夕,因是阖家团圆的好日子,都是热热闹闹,百戏、杂技、歌舞,五花八门,更别提,王府的除夕夜宴。
连清音阁的戏曲,也是如同行云流水似的,在王府的朱墙底下,在水墨青砖的缝隙里,在曲台的玉阑上,四下散开去。
这才是豪族的日子,天家富贵,不只是外人传闻里的锦绣堆砌,金碧辉煌,而是那种戏文里,天上人间,流水落花,缓缓流淌的沉静,伴随着时光的流逝。
日子,就这么,一点一点淌过去了,到了明日,还是那样花团锦簇,繁华是凋不尽的,也是望不到尽头的,永无止境。
除夕这一天,王府的后厨,做了些鱼茸荷花糕,拿鲢鱼的脊肉,磨细了兑了浆的糕点,是做给贵人、小主子们的吃食。
内苑,后花园。
假山上薜荔藤萝,杜若白芷,在几场飞雪过后,花的藤蔓上,也泛出青翠的颜色,挂着冰珠,散发着特有的微微清香。
后花园中,一名提着食盒的仆从,前前后后,围绕着他的另四名同伴,都手执明亮、绚目的宫制琉璃灯,环绕王府花园两边,也都挑着明晃晃的大红灯笼。
不过,比起白昼那无孔不入的光线,这些夜间的灯火,无论如何,也不能把每一个阴暗的角落,都映照得清楚、醒目。
高高的王府院墙,沉沉压了下来,仍然是大片大片,幽黑,深不见底的阴影。
五凤楼,位于王府正厅,高约三层,是王府夜宴的主要场所,一派富丽堂皇。
此刻,五凤楼上,珠帘绣额,灯烛晃耀,无论风雨寒暑,还是白昼通夜,向来都是贵人、王孙、女眷常去的燕集之所。
早在除夕的正午,镇南王夫妇,摄政王夫妇,与一众郡王、郡主,过华林苑,赏梅花,黄昏登五凤楼,办除夕夜宴。
这类家宴,王府姬妾、女眷,照例会自出银钱,备几道菜肴,供镇南王品尝。
今日献的主菜,是二十八枚京城新运至江南的一品新蟹,个大膏肥,被蒸得色泽金红,置于白瓷碟中,十分赏心悦目。
楼上,元深、李湘萍夫妇,于主位落座,两侧世子、郡王、郡主、姬妾的座席,依次分列,呈犄角之势,分布于楼上。
至于萧弈、元清柔,摄政王夫妻二人,他们的座位,则在镇南王夫妇之侧,虽离得很近,但并不相连,约五六尺。
举目望去。
只见,那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秦摄政王,今夜的衣着、意态,与往日相比,可谓大不相同,好像判若两人似的。
西宾座席上,这位摄政王,一身朱红长衣,上绣玄色暗纹,玉冠金带,剑眉高高挺起,眉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江山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