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4章 水落石出(3/6)
出两根手指,轻轻地向前一指,示意着说道。
“前面带路。”
这个时候,已有一批镇安司的精锐谍子,久候多时,一刻不停,守在了门外。
“吱呀——”
大门缓缓开启,正对萧弈,四面敞开。
微弱的晨曦之下,那一张张披甲甲士的脸庞,不论沧桑,还是稚嫩,都无时无刻,洋溢着一股子气息,令人感到陌生的气息,因崇敬而炙热,因骁勇而冷冽。
当大门打开之后,在沐英的引领下,萧弈迈开双脚,沿着脚下官道,缓缓前行,走进了那座庄园,留下身后一众精骑。
清晨,北风呼啸。
怒号的风声,沉寂在了江陵城的城郊。
……
园内,一片沉寂。
沿着竹园,园中的主楼楼廊,走到尽头,即可入秋山峰巅,那是一座黄石假山,石色近土红色,只此一色,便生秋意。
这座山的得体,在于它和主峰以外的配峰,遥相呼应,在于山势脉络的连贯。
两旁阴森森的,正前方方位,是一堵筑在水上的白墙,约数丈高,上覆黑瓦。
墙头的石砖,砌成高低起伏的波浪状,正中一个月洞红漆大门,虚掩着,不上门闩,隐隐约约,有杂音传出,门上的一块黑色匾额,上书“秋园”两个大字。
转过主院院落,进入了一处偏僻院落。
这处偏僻院落,空无一人,比起主院的奢靡,显然萧索了许多,寂寥了许多。
在这所偏院的正中,坐落着一间普通的仓房,看上去平平无奇,并没有什么。
轰隆一声巨响,大仓房两扇铁门,“吱呀呀”,打了开来,像被一刀劈开。
仓门洞开,一袭玄衣,神情毅然的摄政王萧弈,踏着一对战靴,在沐英、与数名暗卫的簇拥下,走进了这间大仓房。
走进仓房的那一瞬,一股呛人、刺鼻的灰尘,扑面而来,令人感到空前窒息。
应该说,这间仓房很大,漆黑阴暗,中间没有梁柱。仓内的情形,一览无余。
很快,仓内点起了油灯,顺着微弱的灯光,照亮了偌大的仓房,看清了里面的情形,也看清了里面到底贮存了些什么。
整整一间仓房,满满一屋子,堆满了数不清的粮食,不下上百袋,穰穰满家。
满屋的粮食、粟米,多达数百万石,均由麻袋装载、捆扎,包裹得严严实实,整整齐齐,堆放在了这间大仓房里面。
若是仔细观察,倒是不难发现。这数百万石的米粮,麻袋上面,布满了无数灰尘,一看便是常年堆放,以致粮袋落灰。
目睹着这满屋的粮食,萧弈神色沉凝,意态漠然。那张清俊脸庞,好像罩上了一层寒霜,渐渐凝固,凝固成了铁块。
此情此景,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秦摄政王,这位威震九州,纵横四海的“当世人屠”,半晌间,都没有说话。
他不明白,这么多的粮食,原本应该是运往帝都,用于南粮北调,用于支援前线的漕粮,怎么会在王九成的私仓里面。
突然,一个大胆的猜测,涌上了这位摄政王的心头,涌上了这位人屠的心头。
莫不成,这么多年来,朝廷每次发出的漕粮,意外沉船,无端失踪,就连前不久的永济渠覆船,十万石军粮无踪,也是王九成一手炮制的吗?难道真是他吗?
区区一个漕运提督,吃了熊心豹子胆,罔顾国法至此,竟连朝廷的漕粮,也动起了歪心思,他前前后后,到底窃取了多少漕粮;若当真如此,此人罪不容诛。
短暂思忖了片刻,萧弈面沉如水,逐渐收回视线,眼神回归平静,一动不动。
忽然,不经意间,萧弈未曾回头,依旧目不斜视,望着一仓米粮,脱口问道。
“总共多少?”
虽只是淡淡的四个字,但是,话里话外,大秦摄政王的凌厉杀意,挟着一团寒气,已然呼之欲出,聚集于浑身上下。
听到摄政王的质询,沐英眨了眨眼,马上反应了过来,接住询问,应声答道。
“启禀大王,此处仓房,共有漕粮三百万石,包括先前,永济渠沉船事发之时,无故失窃的十万石军粮,亦悉数在此。”
三百万石。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三百万石漕粮,相当于江州百姓三月口粮,若是运往北境,足以补充晋阳前线近一年的粮草。
按理讲,如此众多,如此重要的一批漕粮,应该依照制度,储存于江州州府的仓廪之中,运往北境,又怎会出现在此?
看来,萧弈先前的猜测,完全正确。永济渠沉船,军粮失窃,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正是王九成,正是当时的漕运提督。
听完沐英的陈述,萧弈不动声色,满面肃穆,轻轻地“哦”了一声,喃喃自语。
“这么说,永济渠沉船,是王九成一手策划的了,闹了半天,竟然是家贼啊!”
既然摄政王已经说出,沐英站在一旁,面色未改,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江山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