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8章 虎威(1/7)
晨起,寒气横绝。
城外,江陵码头。
目光尽处,一条柔和、无际的江水。天色与江水,在那里接壤;白云和浪花,在那里汇集。江天、云浪,连成一线。
此时,江边上,没有争吵和喧闹,没有复杂的声音。好像,每一个人,都深情地望着大江,望着那片唯美的如画江山。
远天,归鸟盘旋江面,翅膀仿佛擦过朝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江边的晨曦,真是令人流连忘返。这样的江天一色,仅仅看上一眼,就可以终身难忘,铭记于心,永远不会抹去记忆。
码头以外,万籁俱寂。
一轮清白的晨光,自云间透出,照耀在由无穷建筑,怪影层叠而成的江陵城内。
光芒,并不如何耀眼,再配上城外港湾处,轻轻拂来的江风,也算极为搭配。
空气中,弥漫起一股魅惑的味道,就像是风干的盐梅,不知道被谁,扔进了一杯清亮的老酒里,泛着淡青色,将辛辣的杀意,隐藏在清香里,隐藏在酒香下。
江陵城,位于“荆襄六郡”中心,江汉平原腹地,控江扼湖,环城抱郡,为荆州、江州、颍州三州交界之地,身处冲要。
况且,江陵地处淮南,恰在无数山川、江河环抱之中,襟江带湖,国脉所在。
自江陵一路往东,则是颍州以北,江南富庶之地;若是朝西北望去,便是大秦帝国之中枢,帝都要地,与锦绣天地的江南,相隔上千里;再往北,则是北境。
这处南州治所,距离秦国最繁华的两处所在,都不遥远,又恰在淯水与汉江的交汇处,既是三江交壤,又是鱼米之乡。
虽然,江河两岸,那些崇山峻岭,带来了地利上的诸多不便;好在河运在侧,交通中枢之地,商贾云集,民生安乐。
作为曾经的南楚国都,曾经的大楚根基之所在,数十年以来,江陵之繁华,江陵之富庶,向来是冠绝诸国,闻名天下。
普天之下,除了大秦帝都陵阳城,便再也没有一座都城,可以超过这座江陵城。
想当初,永平六年,公主陵大战后,身为大秦齐王、南征主帅的萧弈,趁着南楚精锐丧尽,顾北江身死之际,亲率大军,挟带着凌厉攻势,一路长驱直入,攻破江陵,占领台城,马踏南楚皇宫。
据悉,江陵城破之后,齐王萧弈下令,命麾下亲兵大营,清点城中物资,归纳楚宫器物,安置南楚的皇族、宗室。
结果,摄政王的亲兵大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经过整整十天,才算把江陵城中的物资,清点完毕,有了初步的数字。
当时,江陵城内,总共囤积了粮草五千万石,辎重九千余车,宫室、楼阁一万余间,田亩八千余顷,库银三千万两,内帑两千三百万两赤金,至于宫中的古玩字画,珍宝器物,更是不计其数……
不仅如此,攻下江陵后,萧弈发布手谕,命令随军南征的一干户部官员,对于这些楚国物资,进行了一个初步的预算。
粗略估算下来,他们得出结论,江陵城中的粮草、辎重,足够支撑五年;南楚宫中皇银、内帑,堪比大秦国库三年的总数。楚都繁华奢靡,由此可见一斑。
可以这样讲,在大秦崛起之前,占据江南胜地的南楚政权,堪称当时独步天下的第一大国,国力繁荣强盛,无人可比。
直至永平六年,萧弈亲统大军,十万秦军劲旅,血战公主陵,攻克江陵,占领台城,歼灭南楚国内精锐主力,将南楚朝廷的根基,连根拔起,楚国土崩瓦解。
自此以后,大江以南,两淮、荆襄八十郡之地,并入大秦版图,世上再无大楚。
新兴的大秦王朝,从踏平南楚国祚开始,揭开了一统天下,入主中原的序幕。
灭楚国战的大胜,标志着这个大秦萧氏政权,正式跻身于九州强国序列,拉开了大秦铁骑纵横疆场,横扫千军的战幕。
南楚灭亡,数十万南楚重骑精锐,灰飞烟灭,一直被誉为“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江南,不出意外,成为了大秦帝国的属地,成为了大秦南境行台的领地。
自南楚覆亡之后,大江以南,在大秦新政的治理下,一片欣欣向荣,安居乐业。
至于江陵,这座曾经的南楚国都,曾经的“九州都城之冠”;如今,江陵城,更是大秦的南境重镇,乃至是帝国的陪都。
它的地位,与北境的晋阳、西境的平凉,还有东境的中山(东平府),是同等的重要。南境的中心,便是这座江陵城。
因而,永平六年八月,距离秦国大军灭楚,攻破江陵,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经过深思熟虑,武定帝萧礼下诏,将南楚旧都江陵,作为大秦陪都,定名“南都”,征集三十万军卒、兵丁,营建南都行宫,并设置南都官署,兴修皇城与禁苑。
南都行宫,又名“江都宫”,隶属南都江陵,位于江陵以北,南濒临清江,西傍广陵、邗江,东与泰州接壤,气势恢宏。
这处江都宫,与襄阳、樊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江山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