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7章 祭陵(1/7)
晨时,天光未亮。
忽然,一层层意态朦胧的山间薄雾,飘拂在山坳之间,渐渐地,渐渐地,笼罩了整个群山万壑,幽邃空旷的乡野两端。
帝都西郊,七十余里开外,岘山小道。
这里,方圆二十里内,万籁俱寂,四周分外优美清静,静得好像一处世外桃源。
山前一道道清澈小溪,犹如一条条身形柔韧,灵动自如的巨蟒银蛇,涓涓长流。
山顶之巅,无数赤红枫叶,缓缓坠下。漫天红叶,顺着这条清溪里,飘了下来,一点一点流向远方,点缀上了红色。
清溪的一旁,黄花点点,山间万木萧索。
值此冷清暮秋时节,遥望天穹上方,雁影稀落,西风残照,充满了一种诉说不尽的寂寞、空旷,裹挟着一股凄然之感。
此处山间小路,名为“岘山”,是帝都郊外七十里,一处风景宜人,秀丽壮观的重要山路,控扼着帝都以西的京畿驰道。
东西绵延百余里,南北纵深数十里的岘山山脉,这一带,风景格外得优美宜人。
岘山一段的绵绵山脉,左右对称,林木葱郁,谷峰纵横相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又似蟠龙腾空,盘旋九天之上。
山体在天际南端的边缘,略作弧形,展布开来,状似一朵含苞盛开的天山雪莲,深处层层峰峦的环抱之中,与整个西郊山色,浑然一体,有如莲蕊居于正中。
自此一路向北,大约行进三十余里的平坦山路,穿过蜿蜒起伏,绵延不绝的岘山山脉,一直前行,可以抵至“景陵”。
也就是说,若是从帝都一路进发,直达景陵;那么,雄丽、壮观的岘山山脉,定是必经之路。经过岘山,可至景陵。
说起来,大秦景陵重地,不是别处;此地,正是大秦武定皇帝萧礼长眠于此,永久安息,依山傍江湖的帝王山陵。
“景陵”陵园,坐落于万寿山山麓以北,占地近一百二十余亩勋田,方圆三百余里,距离帝都陵阳城,大约上百余里。
其实,早在永平四年,景陵皇家陵寝,正式开始动工修葺之时,武定帝即已颁下明诏,规定了自己陵寝的总体规模。
“朕百年之后,山陵规制,仿先帝成法,不封不树,不占耕田,不侵农时。此例,自此以后,萧氏子孙,着为定式。”
因而,武定帝“景陵”,地处帝都西郊东、西、北三面环山的“龙眼儿”盆地之中。
陵区四周范围内,群山环抱;中部地段的广大区域,则是一马平川,宽敞平坦的关西平原;更有无数小河,曲折蜿蜒。
一片山明水秀,景色宜人的皇陵胜景。
顿时,那种凛然的震撼感,迎面而来。
景陵皇陵,依山傍水,背靠平原,兴建于东、西、北三面环绕的万寿山山麓上。
而且,武定帝的这座“景陵”,与其父文成帝萧世渊的“定陵”,相隔数十里,呈东西对角,两山夹峙的态势,遥相呼应。
同时,孝靖帝萧恪的“献陵”,亦是不出意外,位于景陵以南天寿山北麓一带,与父皇武定帝的陵寝,南北连成一线。
定陵、景陵、献陵。
三座大秦帝陵,它们所在的位置,恰巧于帝都郊外的三山山脉,构成了一个精准、明显的犄角之势,控扼着京畿河山。
大秦的三代帝王(文成帝萧世渊、武定帝萧礼、孝靖帝萧恪),他们的陵寝,形成了大秦王朝三代帝王陵寝中体系完善、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帝陵建筑群。
如此帝陵,于诸国皇家陵园之中,无疑是独树一帜的,是一处神圣庄严的帝陵。
当时,钦天监与工部的不少官员,他们认为,武定皇帝的景陵陵园,实属大秦帝陵中的“风水”胜境,绝佳“吉壤”。……
这个时候,一行皇家车队,在上百名羽林虎贲,以及三百余名“玄甲亲卫”的层层护卫之下,已经缓缓地驶入岘山腰间。
在岘山山路之中,是上百名身着明黄衣甲,腰悬佩刀的“羽林虎贲”,与三百余名黑盔黑甲,手持枪槊的“玄甲亲卫”。
整整四百余名的亲兵卫率,衣铠鲜明出众,刀甲寒光闪烁,在萧瑟、肃杀的飕飕凉意下,愈发冰冷刺骨,迸发着威势。
转瞬间,这四百余名大秦皇室的亲兵卫率,仅在一眨眼的短暂时间内,化作了两道黑、黄交错的滚滚寒流,奔涌向前。
远远望去。
只觉得黑压压一片,有些看不到边际。
很快,这两道混杂着黑色、黄色两种颜色的铁甲寒流,遂以一种疾如闪电的速度,犹如一股滔滔浪潮般,掠过了山道。
“王驾起行!”
随即,一名骑于马上,顶盔贯甲的禁军校官,端坐于马背之上,右臂略略向上一抬,单手握拳,然后用力向下一挥。
这时,一声响亮的清彻宣呼,当即立下。
须臾间,伴随着这果决、干脆的一声令下,大片的旌旗车马,便在地势平坦,谷峰交错的原野山路上,辚辚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江山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