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章 如来大手(1/2)
“担忧什么。”
“皇上担忧李渊有谋反之心。李渊是明白人,他应该明了圣意。他若是不听旨剿匪,皇上可下令斩他在河东的三个儿子。”
隋炀帝那些年,对离京剿匪的大臣,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要留下质子在京城,以防大臣剿匪生变。
李渊此时在太原,他的长子李建成和三子李元吉,四子李智云都留在河东郡城。这也算是君臣之间相互一种妥协的结果。
但后来,李建成和李元吉则秘密的回到太原参与起事,只有四子李智云留下,被解往长安斩首。
“朕杀他三个儿子,他一定会反了朕。他河东的三个儿子固然宝贝,可都抵不上他身边那个二子。”
三个怎么会抵不过一个?
“三贵”不是先知,自然听不懂阳坚的话什么意思。
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当时也有点小名声,很小就从军,还骁勇善战,当然后面史书吹得更神。
大业十一年,皇上在雁门关被四十万突厥人所围,当时的情形何其凶险。
隋炀帝吓得够呛,以为自己要交代在雁门关。后来听了裴世矩等人的话,立即向全国发出勤王的旨意。也就是那个时候,李世民参与了雁门关勤王。那一年他不过才十六岁。
后来,李世民就一直跟随父亲李渊在太原剿匪,跟突厥人打交道。
李氏父子在边关日久,跟突厥人打也打了,酒也喝了,什么方式都交过手。一直没让突厥人占什么便宜,这一点是隋炀帝所倚重的。
但隋炀帝一直对李渊不放心,“三贵”自然知道此事。
虞世基道:“其实,臣也跟皇上有同样的担忧。李渊之前的抗旨不遵,不愿意离开太原,就有拥兵自重之嫌。他是认为皇上正用人的时候,就以此相挟,在太原不肯轻易挪窝。皇上若是再调他,他恐怕仍旧不会动,会百般推脱。皇上对他……莫不已有旨意。”
“什么旨意?”
虞世基决定说出心里的猜测,“皇上应该是给了沈光密旨……”
裴藴惊问道:“皇上是要沈光杀了李渊?”
虞世基对阳坚写密旨的事,有诸般猜测,此时就是想探探皇上的口风。
阳坚扑克脸想了想,说道:“朕的确是给了沈光密旨,不过不是杀李渊。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沈光一个人也办不成杀李渊这么大一件事。”
他虽然没明说要不要杀李渊,“三贵”听来,自然联想到皇上仍旧视李渊为眼中钉。
虞世基问道:“不是还有虎贲郎将王威和虎牙郎将高君雅在太原制衡他,谅他也不敢不见沈光,见了沈光自然要听圣旨,就有机会杀他。”
裴藴摇摇头,“李渊本就很警醒,王威和高君雅恐怕不是他的对手。何况,李渊身边还有晋阳宫的副监裴寂,晋阳县令刘文静等人。”
阳坚淡然看了裴藴一眼,道:“看来你了解太原,了解李渊。”
裴藴忙道:“并州撤改为太原郡时,臣在太原布置了御史令丞……”后面的话他就不需再明说了。
阳坚目光转向一直还在沉闷中的裴世矩。
“裴卿说说看李渊其人如何。”
裴世矩见皇上一直对他提议的回驾洛阳之事不置可否,显然是不同意。但皇上没有就此事斥责他,也是令他意外。他此时正在斟酌,要不要继续提这件事。
他看向阳坚,阳坚眼眸中淡然又有点深邃,难以琢磨。
在话要出口时,他改变了主意,于是道:“臣认为皇上不可杀李渊……”
“呃……说说看。”
“皇上……”裴世矩好整以暇,一副准备侃侃而谈的样子。
“臣子若是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才,是否就一定具有谋逆之心?”
阳坚微一怔,裴世矩今天看来是准备死磕啊。
“李渊乃是皇亲,剿匪平叛驻守边疆,也是遵旨而行。皇上怀疑他私通突厥,要他回京领罪,他害怕回京而未谋逆,足见其谋逆之心不足。至于他是否私通突厥,也不过是道听途说,甚或只是突厥人的离间计谋。皇上不能欲加之罪……此一时,天下匪患连连,正是用人之际,不可疑人再用。皇上已下罪己诏,各地都在自我检讨中。皇上以疑心杀人,将令众臣子不明圣意。至于李渊,皇上若不放过对他的疑心,恐怕会逼他如……”
裴世矩嘴虽然快,但关键时刻还是把杨玄感三个字吞了回去。
杨玄感叛乱是铁板钉钉的事,他没有傻到要替杨玄感翻案。
阳坚道:“裴世矩,你认为朕该怎么做?”
裴世矩包括虞世基和裴藴都没想到今儿皇上一直未动怒,还一直让裴世矩继续说。
自皇上下罪己诏后,连脾气秉性都变了不少。“三贵”都如此认为,他们也没想到,皇上此次斋戒影响如此之深。
三人都看得出,皇上现在不是在假装平静,而是真的淡定从容。
要不然,裴世矩也不会认为此刻是劝谏皇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隋反》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