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章 济仁堂(1/2)
徐重台父女正犯愁呢,昏迷中的柳华手指微微动作,随着一口浊气呼出,人也缓缓睁开眼睛。
“爹,他醒了!”
徐老头转过脸紧紧盯着柳华,伸出一根手指:“这是几?”
柳华眼神有些迷茫,左瞧瞧,右看看,似乎见啥都觉得稀奇。徐老头登时打个激灵,身子凉了半截!完了,不记事,这是真傻了啊!
柳华眼神逐渐聚焦,看到徐老头之后,一把拿住他的手腕,吓得徐老头赶紧说话:“这位小友啊,刚才你在树下避雨,遇着打雷闪电,是,是咱爷们儿救了你,你可不能恩将仇报啊……”
徐剪秋也在一旁连连点头。
柳华终于喘匀了呼吸,对徐老头说道:“大……大爷,你……你大舅哥托我向你问好!”
……
父女俩算是松了口气,暗自庆幸柳华没有失忆。
天色已晚,徐老头留柳华住下,其间也问过他家在哪里,柳华没有实情相告,因为他还憋着坏水呢!
晚饭是徐剪秋送来的,柳华只是道了声谢,也没说别的。徐剪秋看他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想是有什么心事,也就没打扰了。
吃完饭后,柳华呆愣愣躺在床上,他的确有心事,准确来说是脑子里有事。
自他醒来之后,脑子里就不停地闪出一些画面,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连贯。他闭上眼睛,惊奇地看着那些画面,场景很熟悉,是江宁县没错,转眼,他来到一座陌生的宅院,也不是特别大,抬头看,有一块匾,上写着“济仁堂”三个字。
柳华向四周打量,这个场景也很熟悉……对了,一年多以前,他不就是从这里爬出来的么?唯一不同的,就是这里不再是火海后的废墟,而变成了一家医馆。
柳华有些纳闷,迈步进了医馆,堂上有个精瘦老头,古稀之年,正在给人脉诊,老头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辨证病人病因。
柳华走进去,没人理他,在这里,他仿佛是一个透明般的存在。他试探地拍拍病人,病人没有理他,正耐心倾听大夫讲说病情。
嗯?什么情况?我这是在梦里么?柳华下意识地用手掐了一下自己的脸,刺痛感使得他猛然睁眼,顿时,一切都消失不见了。
这似梦非梦的景象让他有些不知所措,再闭上眼的时候,之前的景象都不见了,但只要他探索脑海中的记忆,刚才的一幕就又浮现在他眼前。
柳华定了定神,站在一侧,听堂上的精瘦老头给病人看诊。
病人三十岁左右,右耳耳鸣,尤其夜深入静时最为明显,且听力不佳,体虚无力,大便不畅,小便短频,舌质嫩,脉象沉弦无力。
精瘦老头四诊合参,辨证之后对病人说道:“你这是脾气虚弱,清阳不升,下焦之阴火上犯于清窍,需升中求降,补益脾胃元气,只要引阴火复其位,病自然就好了。”
柳华在一旁听得频频点头,他也是学中医的,看得出精瘦老头有两把刷子,不说别的,单就脉诊而言,越是有本事的中医,脉诊时间越长。
中医诊寸口脉,先以中指在病人手桡骨茎突处定关,然后落下食指、无名指,分定寸、尺二部,各以轻、中、重指力按压;每部又分浮、中、沉三候,双手便是六部十八候。
而脉象又分为沉、浮、数、缓、滑等二十几种,且每一种都有三到五种与其相似的脉象。你说脉诊时间短了能行吗?
现在有些所谓的中医,脉诊不超过三五分钟,你三五分钟能辨识六部十八候?能准确辨出各部脉象?明明是紧脉,主实寒证,却被你诊成主热证的长脉,把寒病当成热病来医,这不明摆着是给寿星老供砒霜——嫌人家命长么!
柳华也过去给病人诊了双手脉,反正在这里大打出手他们也不会有反应。
经过辨证,柳华的结论和精瘦老头一样,病人是脾气虚弱所致。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精微,濡养清窍,脾气损伤,则脾失健远,无法化生气血上濡于耳。
医治之法也简单,只需益补脾胃元气,升清气,降浊阴,将阴气回引即可。
精瘦老头与病人说清病因之后,提笔开始写药方,柳华侧身探头去看:黄芪、党参、白芍各四钱……
“咚咚咚!”
敲门声把柳华拉回现实,是徐剪秋来取碗筷了。柳华就借着机会问她知不知道“济仁堂”。
徐剪秋先是怔了一下,在她的印象里,已经好久没人提过“济仁堂”这三个字了,转而又皱眉看着柳华,狐疑道:“你不知道?”
我应该知道?刘华还纳闷呢,“我一年多以前才到的这里,而且住的地方又远,平时卖了柴就回去,极少在这里闲逛。”
徐剪秋点点头:“济仁堂是县里有名的医馆,坐堂的吴老,医术可谓一绝。一年多以前,济仁堂突然一场大火,吴老一家七口全部葬身火海了。”
柳华追问:“你说的那个吴老,是不是精精瘦瘦的,然后面目慈祥,锁着眉头,一副心忧天下的样子,大概七十岁左右的一个小老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郎中柳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