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3章 分家不成(1/1)
杨油匠是个典型的大男子,也由于传统观念影响,男人要掌管家中的财政大权。他把钱看得紧,生怕老婆把钱多给岳父母,而他呢,自己孝顺父母,就不等同而论了。
说来说去,他也是怕将来,万一有个兵荒马乱的,有个应急。
他可不像老婆,吃剩饭残羹,他要吃饱,还要吃好。他不管哪个孩子饿不饿,饱不饱的。
大儿子连奎对他产生了意见。
每天晚上,总是喝玉茭面糊糊,没有其他主食。喝糊糊也得速度快,否则,没等你喝完自己碗里的,别人已把锅里的舀完了,再想喝就没了。
连奎会喝,长时间积累的经验。母亲舀上糊糊,他就端碗喝,肯定很烫呀,怎么办?把碗转圈圈,转着圈沿着碗沿一口一口地喝,这样,每一口喝到的是最上面的部分,一圈转下来,晾凉的速度也快。
后来,大姐和他比赛喝,两个弟弟还小,掌握不了要领,喝得慢。
喝玉茭面糊糊,尿一泡就饿了,睡觉时已饿得肚子咕噜咕噜地响,难以入睡。
他爹,杨油匠就不饿,他还要吃点干饭。
连奎觉得不公平,就和杨油匠吵闹,要和他分家,他要爹把自己户口本上应有的白面拿出来,自己单过。
杨油匠虽生气,可不舍得打孩子。再说家里也有点存粮,索性给了儿子,分个家看看,看他能搞个什么名堂来。
他告诉儿子,分了家就自己过,以后不能再吃家里的饭,没了面,自己要饭去,看谁给你。哼,不吃就不吃。
连奎分了小半袋白面,自然是沾沾自喜。他只想到自己吃不饱,还没意识到全局性,父母不舍得吃,是为了全家的饥饱,而他,只想自己不饿。或许,等他自己当了爹,就能体会到柴米油盐的艰辛。
他还不会做饭,尤其是白面。平时不常吃,只在过年过节时,才吃白面馒头,面条。白面攥在手里,还是个问题呢。
哎,对了。小时候在姥爷家住,姥姥给他做的烙饼,可香啦。吃烙饼,他决定了。
他找来大姐仙花,告诉自己的想法,仙花自然高兴。她也饿,但她不敢和爹斗争,怕爹打,她也关心家里,知道粮食不多。
仙花和连奎趁着爹上班,妈看孩子的空当,偷偷溜进小房,那里有半瓶麻油,抱着油瓶就跑。
仙花也不会烙饼,可她常帮着妈做饭,知道怎样做。两个人笑嘻嘻的,忘记了饥饿,一个活面,一个点火。铁锅放在灶火上,倒油,把面饼放进去,嗤的一声,麻油的热度激发起白面的香味,混合在一起的味道窜进了肚子里,顿时发出咕噜声,真香呀。白面饼翻个身,金黄的一面更激起了食欲。
这白面真是个好东西,再也不吃玉茭面了,再也不吃黍子糕了,天天吃白面。连奎下了决心。
他天天让大姐烙饼,然后两个人分着吃。只是,这吃饱肚子的生活只有三天,白面吃完了。
要想吃白面,还得等到下个月,去粮食局买粮呢,没钱,也没粮票。
连奎想到,想吃点白面可真难呀。下顿饭怎么解决呢?
他独自坐在小屋里,不敢出去,怕爹骂他。这时,他妈走进来,什么话也没说,拉着儿子的手,走出屋,炕上摆着桌子,桌子上有饭有菜,只是没有白面馒头,他常坐的地方,还空着,等着他呢。
杨油匠也不说话,难道还真不让儿子吃饭么?
分家,只分了三天,连奎又回归集体了。
不想错过《无名山脚下的往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