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5章 有钱都不敢赚(1/2)
朴敏喜张嘴就要一百匹蓝印花布,搞得陈思顺当时就震惊了,张口结舌地说不出话来。
陈思顺心里明白,自己那可怜的“蓝艺印染厂”的工人们还在培训之中,虽说都有一定的染布基础,但要多久才能达到常老的标准可就难说了。毕竟在常奎元老先生眼中,村民们以前染来自用的布跟垃圾也没太大的区别。
一百匹在人家眼中只是一个初次合作的“试探”,可搁自己这儿却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差距可就太大了。
“朴、朴部长……一百匹的量可能还是太多了点儿。”陈思顺嗫嚅着道。
没办法,做不来的东西也不能硬往身上揽,那可是有合同盯着呢,到时候无法交货的话还要赔偿对方的损失。
“什么?”朴敏喜听了陈思顺的话心头一沉,经验告诉他,这很可能是对方嫌弃自己订单量太少,而故意的推托之词。
朴敏喜也有些不高兴了起来,虽说一百匹的量并不算多,但这可是我跟你这名不见经传的小厂的初次合作,如果产品让我满意,以后自然会给你放开口子,适当扩大采购量。
可眼前这个年青人竟然还推三阻四地摆起了架子,谁给他的勇气跟我这大型跨国商社讨价还价了?
仔细想想,朴敏喜又泄了气,对方还真有这个讨价还价的资本。己方若想打破蓝染的垄断态势,拓展蓝印花布的渠道,那陈思顺这边就是唯一的选择。所谓形势比人强,该低头的时候也得低头。
于是朴敏喜往下压了压火气,再次挤出了笑容,朝陈思顺道:“如果陈先生嫌少,我可以把第一期的采购量提高到一百五十匹。请陈先生体谅,这个量是我们的极限了,当然,如果前期合作愉快的话,后续自然有增量的可能。”
看到对方误会的更深了,思顺知道不能再藏着掖着,索性一咬牙,把话说开了:“朴部长,您误会了。我刚才说太多,是因为工厂的生产能力还达不到一个季度一百匹的出货量。”
这次轮到朴敏喜震惊了,他们公司每年对蓝染也就是蓝印花布的采购量在两千五到三千匹,这还是受限于日本蓝染的生产能力。以韩国五千多万的人口来说,对这种产品的需求量还是蛮大的,更何况他们的消费者也并非只限于韩国,中国内地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市场。
一个季度一百匹,既然能够被朴敏喜用作测试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自然算是非常小的量了,没想到对方竟然说无法完成,这让他感到有点匪夷所思,当下也懒得再绕弯子,单刀直入地道:“坦白说吧,陈先生,你们是不是还有别的采购商?”
“没有,这个真没有!”陈思顺见对方又一次想歪了,急得直挠头。
“嗯……陈先生,我知道双方初次合作,难以完全信任。为了体现我的诚意,我把主动权交给你。你来说,下个季度你能提供多少蓝印花布?”
陈思顺仔细思索片刻,咬了咬牙,大着胆子道:“一级品十匹,二级品六十匹,这是极限了。如果要三级品,二级品就要减量。”
这个量是陈思顺仔细估算得来的结果:所谓一等品自然就是超品花版和一等精品花版做出来的蓝印花布,这个等级的东西,短时间内只有他自己和徐珑、常老、徐老能做,而他们四人又各有各的责任,肯定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染布上,所以他估摸着一个季度十匹,几个人加点紧应该还好;
而二级品则可以交给工人们去做,就算他们是生手,一季度六十匹加点班的话应该也能够完成。当然,这可是满负荷运转,如果再要三级品,自然要减少二级品的供应。
“啊?”
这次别说朴敏喜,就连金恩明都坐不住了,就别说那奇葩无比的“六匹”这种零头一样的数字了,这点量,塞牙缝都不够啊。
“不好意思,朴部长、陈先生,我插一句嘴。请问贵厂叫什么名字?注册资金多少?有多少员工?”
陈思顺一听,心里说道,来了来了,终于问到这个了。当下满面通红地回答:“我们厂叫‘蓝艺印染厂’蓝色的蓝,工艺的艺,注册资金十五万,在职员工目前有六十多人。”
听完陈思顺的话,朴敏喜都傻了。
开玩笑的吧,你管这叫工厂?这不就是个小作坊吗?六十多人……你这可是纯手工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不是让这六十人开机器的好不好!
朴敏喜正在这边无语,一旁的金恩明则通过手机查到了蓝艺印染厂的基本信息,不着痕迹地对朴敏喜点了点头,示意对方说的都是实话。
朴敏喜脸上涌出一抹苦笑不得的神色,字斟句酌地道:“啊、那个……陈先生,贵厂还真是那个、那个……”
“出人意料?”一旁的金恩明接口道。
“太失礼了,不是!”
“始料不及?”
“混蛋,那不还是一样!”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看看被骂自闭的金恩明,陈思顺也加入了猜成语的行列。
“对对对,就是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六十几个人的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国名匠》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