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9章 谶言成真(1/3)
1.承包经营权
一九八七年,允许国有企业承包经营权,基层集体企业承包经营权在摸索中前行。
强哥看了报纸,听了收音机,在单位学习了文件,不禁惊出一身冷汗,一直在悬崖边缘徘徊,差一点万劫不复。
先行半步是先锋,先行一步是烈士。
文具店的经营是幸运,也是巧合;服务部的承包经营,纯粹是淑霞帮忙把关。
强哥承包了教育局印刷厂的经营权,文具店的经营走向合法化。
赵书蓝和表妹从集体职工转换身份,成了强哥的雇员。两人不愿舍弃集体职工的身份,但最终败在了强哥的经济攻势之下,王晓龙也没少在暗中推波助澜。
自己家的生意还是自己人看着放心!
提前经过经济洗礼的强哥,抬头挺胸,向钱看!向厚赚!
文具店的经营是强哥的一块儿试验田,文具店的经营主要是面对在校的学生,消费群体单一,但强哥一直不走寻常路。
夏荷身处中国经济的最前沿,一直不间断的在向强哥提供最新的经济讯息。广州的发展日新月异,和学生相关的文化用品、文具用品、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夏荷普遍撒网,强哥重点逮鱼!
夏荷成了文具店的买办,广州成了情报点。
县一中的学生痛并快乐着,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在文具店碰到新鲜而有吸引力的东西,欲罢不能,想尽一切办法省吃俭用也会买。
县一中的学生也向周围的人辐射了他们的信息,每个周末文具店是最繁忙的时候,回家的学生还要帮其他朋友代买。
学校文具店的生意有一定的局限性,从广州买回来的新鲜产品,有一部分不适合在学校售卖,容易在学校形成不好的影响。
文化街租书店的生意不太好,强哥和王晓龙密谋把租书店承包起来,面积够大,经营一家精品店,剩余一部分打造成他们两个人的根据地。
所谓根据地就是一间办公室,离家不远,比在印刷厂办公室方便,印刷厂的办公室在教育局,稍微动作大一点,容易被两人的老爹发现,安全性没有保证。
文具店的生意,王晓龙和强哥两人合伙,医院服务部的生意三人合伙,王晓龙到了初中毕业班,学习生活已经慢慢紧张。和强哥继续合伙做生意,不缺资金,但自己精力照顾不到,步入高中以后更抽不出空余时间,继续合伙就是占强哥的便宜。
强哥一直认为王晓龙是他生命中的贵人,精品店又成了两个人的合作项目。
随着精品店的开业。强哥变身成为了广州小商品的搬运工,精品店的商品在整个县城没有任何竞争对手,在那个信息极度不对称的年代,发现了这种商机就意味着暴富。
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接轨的年代,市场上的个体户和一些小商小贩,虽然有利可图,但并不被大家认可和信赖。服务部作为医院的一个服务经营机构,在这里购买所用的东西是医患人员的首选。
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梅香的服务态度很好,待人热情,服务部的经营成为医院里同行业的标杆,赚到钱的同时,也赚到了很好的名声。
在小妈医院的经营可以说靠关系,也可以说靠先知先觉,但获得其他医院的服务部经营权,完全靠自己的良好信誉,和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
服务部的经营已经形成了连锁反应,梅香也彻底融入了这个整体,她的收入不比医院的医生差,除了正常的工资,还有同比例的销售额的提成。
强哥朴素的经营理念是:不给自己人画饼,以利留人,以德服人,让所有跟着他工作的人问薪无愧。
梅香成了师傅,三个服务部又招收了三个新员工,三个新员工都要经过梅香的培训,培训到梅香认为合格才能上岗。
不知道什么样的经历给强哥造成心理上那么大的阴影,强哥一直不敢单独的面对淑霞。王晓龙问小妈很多次,小妈也没给王晓龙说清楚。强哥声称服务部的经营部有一些想法想和淑霞商量,趁周末强哥拉扯王晓龙一起。
晏华已经上了初二,平时住校,只有周末才回家,现在彻底长成了一个大姑娘,身材已经和王晓龙一样高。
平时不苟言笑的晏华和王晓龙还像小时候一样亲昵,在她的认知中,王晓龙不是其他男生,而是她的哥哥,见到了王晓龙还会撒娇。见到这种亲情没有随着岁月而流失冲淡,淑霞由衷的高兴。
看着两个孩子亲昵的小声交谈,聊到高兴的地方,爽朗的笑!聊到不开心的地方,皱眉!偶尔还会打闹!看着他们稚嫩的脸上轻松的笑容,淑霞感觉自己的担子轻松了不少。
服务部的经营都走上了正轨。强哥打算让梅香负责进货,专门管理三个服务部,三个服务部的收益都和梅香的工资挂钩。淑霞也相信梅香的人品,这样强哥也能从三个服务的具体经营中跳出来,有时间可以多学学管理的事情。
生意上的事情三言两语说完了,强哥看见王晓龙和晏华一直在旁边,扭捏着也不说话,也不说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那村,那人,那些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