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7章 治六安小试牛刀(1/4)
刘禹被封太守后的第二天,很多人都知道了,其中最关注这件事的,莫过于他以前的几个好兄弟了。
一大早,吴济约了周谦和赵修,带上一大堆礼物,就来到了刘府。
面对几个好兄弟的到来,刘禹还是非常开心的,大家以前没有太多的利益往来,所以几个人的感情还是非常纯粹的。
现如今,刘禹开始掌权,而且还是实权,一郡之首,下辖四个县,二十多万人口。几个好兄弟想要讨要一些好处,也是人之常情。而且,单靠刘禹一个人,他也不可能把它治理好了。
所以,见到他们,刘禹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安排,物尽其用,用其所长。他相信,如果他们用心做事了,对他将来的事业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几人同刘父打了招呼,问好后,刘禹带着他们来到了自己的房间。
“刘兄,两个多月没见,没想到你已经是一郡之首了,你的进步太快了!我们几个兄弟跑步都跟不上你的脚后跟了。”吴济一进门,就对刘禹一顿夸,不过这些都是他的心里话,刘禹确实进步太快了。
“是啊,刘兄,你确实太厉害了,小小年纪就做到了郡守,相信过不了多久,你就是一州之长了。”赵修有些夸张的说道。
“刘兄,恭喜恭喜!”周谦也跟着为刘禹送上了祝福。
刘禹微笑着同几个好兄弟客套了几句,招呼他们坐下喝茶。
刘禹知道,自己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进步,最主要的就是跟对了司马元显。现如今,司马元显掌握了军权,又掌握了朝政,只要获得了他的认可,很多职位就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可司马元显不是傻子,相反,他很聪明,有魄力,有胆识,也心狠手辣。否则,他就不可能小小年纪领军出征,也不可能说见不惯他父亲,要夺他父亲的权力就夺了。
这种人,假以时日,就是一代枭雄。
所以,想在他手下混日子,也不可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他比你聪明,还比你有权有势!
刘禹之所以获得这么大的封赏,一是确实帮司马元显练出了一支五千人的战力过硬的军队,在战场上同王恭交战时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二是成功说服了刘牢之,避免了更大的伤亡就获得了胜利。就这两点,刘禹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可同刘禹获得一样封赏的,还有张法顺,司马元显的狗头军师。虽然说他也有一定的功劳,可不及刘禹三分之一,他获得的庐江之地,交通却更便利,人口更多,也更富裕。
这说明张法顺更加获得司马元显的认可,司马元显更加喜欢他,这难道仅仅是阿谀奉承能够做到的吗?显然不是,他被当作心腹,肯定帮助司马元显做了很多刘禹不知道的事情。不知道可不意味着不存在!
可刘禹反而更喜欢六安这个地方,正是因为它不在长江边,所以大军不容易开进去占领,也不容易引起各个敌对势力的觊觎。刘禹就可以埋头苦干,用心耕耘,假以时日,那就是他一飞冲天的根本。
刘禹看着几人,认真说道:“兄弟们,我虽然成了六安太守,可你们是知道的,这一切都是世子殿下赏赐的。如果我没有跟对他,如果我没有做出成绩,他也不可能给我那么大的赏赐。而且,他能把六安太守这个职位赏赐给我,也能收回去,更多的还看我接下去能不能对他有用,能不能做得让他满意。世子殿下的聪明,我想你们都是有所耳闻的,他有胆量带着几万人讨伐叛乱,也能狠心夺取他父亲的官职。这种人,在他身边做事,时刻都得如履薄冰、小心谨慎,犹如伴君如伴虎啊!”
几人听刘禹说的那么认真,也明白了他的不容易。他们是知道的,刘禹起初做司马元显的参军,帮着他训练士兵,都是跟着一同训练,一同吃苦的,几个月的时间,他就像换了一个人,黑不溜秋不说,一点也没有世家公子哥模样。
后来,他们还听说了,刘禹一人勇闯敌营,硬是靠自己的三寸金舌,说服了战神刘牢之归降朝廷,这才有了活捉王恭的大胜利。单身赴敌,一个搞不好,那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举动,这种勇气,这种胆识,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钦佩不已!可它的危险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见几人被说的一愣一愣的,刘禹又郑重其事的说道:“现在我做了六安太守,肯定是需要大量优秀人才的,我也很希望你们能够帮到我,可是,你们真的能够帮到我吗?你们能够忍受寂寞,远离家乡吗?你们能够吃苦耐劳,吃糠咽菜,同老百姓同甘共苦吗?你们说说,你们能够帮到我什么?”
几人先听刘禹说,希望大家能帮到他的时候,几人都很激动,看来这个兄弟没有白做,他还是想着他们的。四个县就需要四个县令,能够做一县之长,似乎也不错,也挺威风的。
可接着他又问了几人好几个问题,几人又不知所措,不知怎么作答了。大家来投奔他,都是希望有一个好前程,可不是来吃苦受罪的,如果是那样,那大家还不如窝在家里,做一个阔少爷!
刘禹见他们不说话,又说道:“人生短短几十载,平平淡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江山万里,只愿与你共》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