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6章 最后一次召唤朱元璋(1/2)
朱允炆取下头上的帽子,解下身上的围裙,笑道:"朕看出來了,朕在这里你们不自在,那朕就走了,你们吃好喝好!记得叫你们的亲戚朋友都光顾朕的生意。"
满店的客人像被施了定身法,泥塑木雕般站着动也不会动一下了。
"皇上,该上朝了。"贴身小太监提醒道。
到了勤政殿,全体内阁成员都在那儿等着。
闻到朱允炆身上的火锅味,方孝孺皱着眉问道:"皇上日理万机,怎么还有闲情逸致亲自打理火锅店呢?"
朱允炆烦透了这帮文臣,酸腐古板,总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朕这是与民同乐。"
方孝孺道:"皇上说的没错。可是皇上以九五之尊充当店小二毕竟有失体统……"
朱允炆不耐烦地哼了一声,"行了!说吧,今天有什么事要上奏。"
吏部尚书张沈道:"请问皇上,新晋的进士该如何安置?"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己开了十次科举考试,进士共录取了七千多名,举人近十万。
朱元璋优待读书人,进士举人是免除一切田赋的,所以很多人将自己的田地挂靠在进士举人名下,本来应该收到国家的田赋流进了进士举人的腰包。
这种做法不合规矩,但很多人都这样操作。因此考了举人即使不考进士,单单在地方上就吃香得佷,多的是人上赶着巴结。
由此,以科考为中心,读书人结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关系网,一个鼻孔出气一个声音说话。
朱允炆沉吟片刻道:"让他们去琉球和安南。"
方孝孺道:"皇上,这两个地方也太偏远了。再说,从前也没有这样的例子……皇上还是再斟酌斟酌。"
"斟酌什么?琉球和安南缺少人才,进士们不该去那里归国效力吗?"
齐泰、张沈、鲍昭等都说道:"大明以耕读立国,经营的重心在两京十三省,皇上太醉心于开拓海外了,花的银子有六七百万,迁出的人口有一百多万,现在又要把进士们打发到这些蛮荒之地,臣等认为不妥。请皇上三思。"
朱允炆怫然作色,"朕给你们说过多少次了,要放眼世界,你们的眼光为什么总是局限在汉地两京十三省?大明的前途在海上,你们知道吗?!“
方孝孺道:"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我们不心系两京十三省,难道心系蛮荒之地?"
朱高炽冷笑道:"井蛙之见!你到琉球去看看,到安南去看看,到天南岛木看看,那些地方土地有多肥沃,物产有多富饶。“
"臣不信!"
朱允炆两手一摊,无可奈何说道:
"你不信,朕有什么办法?你们昨天吃的羊肉和牛肉都是从天南岛送过来的。杨士奇把那里治理得很好,良田一眼望不到边,牛羊成群,男耕女织,无忧无虑,简直就是人间乐士,你却说那里是蛮荒之地,可笑!朕要以那里为跳板,进军美洲新大陆。“
"还有琉球,那是名符其实的宝岛,遍地都是宝,甘蔗、茶叶、花生、芝麻、香蕉丶菠萝、柑橘、龙眼,还有杉树、红桧树、樟树丶楠木,什么没有?军事上,琉球还是南北海运要冲,守住了琉球,就是掐主了倭寇的脖子。
至于安南,那是中南半岛上的小霸王,朕要以安南为基地经营整个中南半岛。"
方孝孺道:"皇上雄才大略,臣等望尘莫及。但是皇上不要忘了,秦皇汉武隋炀帝,他们醉心于开边,国力耗尽,老百姓不堪其苦,秦和隋就是这样二世而亡的,汉武帝如果不发布轮台罪己诏,强汉也会五世而亡……"
"你是说朕是不恤民力的暴君吗?"
"臣不敢,但皇上把二百六十七个进士全部打发到琉球和安南,天下的读书人是会寒心的。道不同不相与谋,如果皇上一意孤行,就准臣辞职吧。“
朱允炆强压住腾腾往上直冒的怒火,尽量平心尽气地说道:"你们呢?你们以为如何?“
齐泰、张沈、鲍昭说道:"臣等赞成方大人的意见。“
朱允炆问道:"高炽、徐辉祖,叶少峰,你们认为呢?"
朱高炽说道:"众怒难犯,把一科的进士全部打发到琉球和安南终究不妥。"
徐辉祖和叶少峰都默不作声。
朱允炆心凉得透透的。
藩王的利益是不能触动的。到明未,皇族成员达到了惊人的100万,供养这群大爷耗费了一半的财政收入。
文官的利益是不能动的,因为朝廷的运转靠他们。读书人的利益是不能动的,因为他们代表文脉和社会舆论,得罪了他们就是暴君昏君无道之君。
还有军中的权贵,大量侵吞军屯的财产,残酷地压榨军户,致使大量军户逃亡,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
每一个都是不能碰死穴,只能慢慢地腐乱溃败而死。
刀刃向内行不通,能向海外殖民夺取资源还是行不通。真是积重难返无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朱允炆,带领大明征服世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