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章 诸子百家齐发力 鸿都门学焕新颜(1/3)
刘铭虽然年轻,但是能做大事,只是不好拿捏。可以用,但是不可以当做一般下属随意使唤。这小子自主性很强,很有主见,但是又懂得妥协和让步,有分寸。可以合作,不可以轻慢;可以给框架,在框架内做事,但是不可以指手画脚干涉具体事务。这是刘宏的基本判断。
刘铭给了他足够的尊重,是基于年龄和身份的尊重。但是,他没有奴性。基本上都是平等的商讨,平等的交流。偶尔刘宏会试着耍一耍皇上的威风,强制性的想按自己的意思去落实,比如安排自己的亲信去占位置等,刘铭根本不接招。要不安排别人去干吧,我太小了,我不行,我不会!
可是一旦换一种方式,只给目标、定框架,具体操作征求他的意见,他就会很有耐心地跟你讲计划、讲方案、讲步骤、讲细节。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或有不同的想法,他也会细致的解释之所以这样的理由、不这样做的坏处……总之只是择善固执,并不强词夺理,不难沟通。
刘宏已经当了十多年的皇帝了,上位者的气势也很足,身边唯唯诺诺的奴才太多了。也有一些刚直敢谏的,两个极端。就是没有朋友。他父亲早逝,没有兄弟姐妹。因为十多岁就被选中当皇帝,特殊的身份、特殊的经历决定了他没有朋友。刘铭以朋友和兄弟的身份与他相处,倒是挺让他高兴的。
刘宏真的把他当弟弟对待,带着他见了母亲董太后。
董太后刚刚四十岁出头,风韵犹存。丈夫死了多年,与儿子相依为命。但是儿子当了皇帝,虽然同处皇宫,相处的时间并不多。身边虽然人很多,但是宫女太监只是奴才,同样没有朋友。心里那是空虚寂寞冷啊———你懂得。
董太后现在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捞钱。卖爵鬻官就是她起的头———毕竟,得有点喜欢的事做,日子才不那么难熬不是?
但是挣钱对刘铭来说那不是太简单了吗?而且挣的是合情合理合法的钱。
这一世,刘铭最遗憾的是母亲一命换一命救了他的命,他却没有能及时把母亲抢救回来。尽管他是魂穿过来的,不是原来的刘茗,但是不妨碍他的感激之情、舐犊之情、思念之情。在董太后身上似乎感到母亲的慈祥。
董太后正好满腔母爱无处安放,一下就喜欢上这个机灵的孩子,加上刘铭本是皇室血脉,再加上刘宏对他的喜爱和笼络,这下真是亲如一家了!
刘宏给介绍了他的女人:何皇后和王美人。刘铭虽然是第一次见何皇后,但是他爹刘祥在何家微末之时就开始关照他们,何家发达了更交好他们,如今已经是何家势力中的重要成员,何皇后自然对刘铭非常亲热。王美人柔柔弱弱,温婉贤淑,对他也挺好。刘铭知道,不到二年,她将生下皇子,即后来的汉献帝,因此并不怠慢她。
此后,刘铭经常出入皇宫,有时候是皇上召见,有时候是太后召见。
多次交流、反复讨论,刘宏发出圣旨:鸿都门学升级成与太学平级的单位,征荀爽担任祭酒,征卢植、蔡邕、皇莆嵩、黄承彦、李博为副职,称祭酒令。
汉代儒学并不推崇孟子,而是推崇孔子和荀子。荀子又称为亚圣,地位仅仅次于孔子,这与后来唐宋时期的儒学有区别。荀爽作为荀子的直系后代,又是当代大儒,地位超然。
但是这个人比较圆滑,或者说比较缺少原则。比如他主导让荀彧娶了宦官之女,还有后来董卓主政时担任司空,都说明他是个容易妥协的人,不是刚直不阿的性格。鸿都门学要想从根子上动摇儒学地位,不能正面硬刚,必须“曲线救国”、暗度陈仓。荀爽站在明面上最好,实际上不给实权,高高挂起。
蔡邕不久前获罪被贬,流放到并州。这个人有学问有才华,但是政治很菜,已经二次被贬了,最后(十多年以后)因为给董卓哭丧而被杀。
干脆让他一心做学问吧。蔡邕自创的飞白体名气很大,可惜后世没有作品流传下来。而且他还是音乐大咖,后世驰名的焦尾琴据说就是他的。由他主导艺术学院,太合适了!
卢植是汉末大儒,师从名儒马融,与郑玄是师兄弟。卢植文武双全,是汉末最有能力的大臣,是曹老板的偶像、刘大耳的老师。还有一个弟子叫公孙瓒,很快就会成为一方诸侯,是袁绍最大的对手之一。他的政治水平也很高,有他来主导政治学院,培养一批批实干、能干的基础官员,那是最佳选择!
黄莆嵩,不用说,主导军事学院!
黄承彦、李博,从荆楚学院调过来,主导理工学院。理工学院才是鸿都门学的重头戏,是真正的科技摇篮,是墨家和杂家的延伸和提升,是动摇独尊儒术的主力军!
祭酒令俸禄一千八百石,妥妥的高官厚禄!
前面四个人都是大名鼎鼎,才华横溢,没有人敢说三道四。黄承彦在帝都名声不显,但是在荆州却大名鼎鼎;李博也因为是荆楚学院的元老、加上《荆楚新诗》中有他七首作品,名声比黄承彦还大。所以,士族豪门没什么反对的声音。
博士(汉代对太学老师、教授的称呼,是官职,俸禄一千石)是由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文韬武略续汉章》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