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五章 好事成双(2/2)
”,能与周公旦齐名,足以说明王莽登基之前,各式操作的高明之处。
刘演觉得“获取贤名”这一步操作,自己完全可以照抄,而且没有任何风险。
毕竟自武帝开始成为入仕正途的察举制,候选人靠的就是好名声,还没有崩溃到“举孝廉,父别居”的阶段。
顾易已经接近成功的造纸计划,恰逢其时的为刘演这次博名之举,提供了上佳工具。
刘稷此来正是为此,至于告知顾易关于御营的最新消息,不过是为了进一步增强顾易的信心。
在过来之前,刘稷已经先去造纸工场那边转了一圈,发现新式纸张已经有一定数量的成品。
按照赵盘所言,只待顾易进行最后检验即可。
在旁人看来,顾易作为造纸计划的核心发起者,只有他才有资格判定成品的品质是否合格。
当顾易与刘稷来到水渠边的造纸工场时,前些日子一直作响的水碓,今日已经安静下来。
此时工场中最为醒目的是一叠叠堆积起来的平整纸张。
略微泛黄的新式纸张,顾易上前拿起一张,举起对光细看,还能隐约看清其中的纤维。
摸上去手感轻薄平滑,轻便远胜简牍,韧性逊于丝帛,但成本上的优势足以碾压。
接下来就要检验新式纸张的书写效果了,赵盘早已提前准备好了几案、坐榻、笔、墨、砚。
顾易在几案上铺好纸张,一旁的赵盘用研石压着墨丸,在三足石砚上开始研磨,上等的兔毫笔已经搁在笔架上。
这些当然都是由大司徒特别赞助的,否则以赵盘目前的身份,可弄不齐这些好东西。
顾易下笔时,并未选择常规炫技的“永”字,因为此刻这字写出来也没人认识。
当今正是秦篆没落,汉隶开始进入成熟期,楷书的影子都还没出现。
永字八法出自早期楷书,顾易要是写个汉隶“永”字,旁人可能认识,但是汉隶“永”字的结构,可看不出其中有啥八法。
顾易最后落笔,写下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不过他可不会虫鸟篆,而是用当世成熟的汉隶写出来的。
一旁的赵盘还没什么反应,因为少年根本不知道这八个字是传国玺的铭文。
他见过的最高级别的印章,可能就是先前收购原料的布告上的大司徒印。
而另一边正在察看纸张书写效果的刘稷,他可是汉家宗室出身。
这个八个字的来历,在场之人除了顾易,恐怕只有他最清楚了。
脸色大变的刘稷,一时顾不得细看纸张上的书写效果,讶然盯着刚刚放好毛笔的顾易,欲言又止。
顾易很清楚自己写下这八个字的后果:
首先,刘稷肯定知道这八字来历;
其次,刘稷不会当场宣扬出来;
第三,刘稷知道了,就代表刘演很快就会知道,自己必须给出合理解释。
一个民间工匠出身之人,怎么会知道传国玺的铭文?
答案当然是直接推给公输传承,既然公输已经帮自己背了不少锅,再加上一口也无所谓。
具体该怎么应付,顾易都已想好了:
据公输传承所述,秦丞相李斯受命制作传国玺时,负责篆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的玉工孙寿,就是公输门下出身。
简单明了,顾易才不管刘演信不信,双方都只是需要一个借口。
毕竟在刘玄下落不明时,曾经离皇帝宝座只有一步之遥的刘演,有夺位的想法完全正常。
自己在试纸之时,写下这八个字,搞不好会被刘演视为顾易在公开表明立场。
从纸上的这八个字来看,成品纸张的润墨效果还不错,没有出现过度的渗墨和晕染现象。
可以说这次造纸计划圆满成功,下一步就是大规模投产了。
性急如火的刘稷,此时一刻也不想继续呆在工场,上前一把卷起案上的纸张,险些带翻了几案。
急忙道:“公与吾同往禀报,大司徒等候已久。”
然后拉着顾易,就往刘演的中军帅帐而去。
刘演此时正在帐中考虑,如何应对皇帝刘玄和大司马朱鲔同时失踪的最新局势。
而在距离宛城百里的汉营中军,席卷全营的大火,在成功帮汉军驱逐了兽群后,也将整座营地几乎烧为灰烬。
天色放白后,原本的中军营地,入目间已是焦黑一片,营中士卒十不存一。
而传言中下落不明的皇帝和大司马,正在营寨后方的壕沟中,木然相对。
本站网站:
不想错过《从昆阳陨石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