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0章 鲫鱼萝卜汤(1/2)
说到美国电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好莱坞。很少有人知道到洛杉矶才是美国电影的发源地。
据说洛杉矶一年有350天是阳光普照,让早期人工光源技术不发达,完全靠自然光才能拍摄的电影都选择在这个地方拍摄。
然后为了方便拍摄,这些电影的拍摄公司都慢慢将公司搬迁到这里,然后这里就形成了一个繁盛的电影拍摄地。
直到好莱坞这个后起之秀掩盖了洛杉矶的光环。
即使是这样,洛杉矶仍然有很多摄影棚。而《狙击电话亭》租下的摄影棚的就是其中的一个。
《狙击电话亭》的故事其实很单薄,但内涵却很深刻。
按照托尼的理解,这是一个精通资本主义生存技能的美国精英,被人用资本主义枪支逼迫,在人民群众面前坦白了自己犯下罪恶的故事。
这位社会精英或使用甜蜜的谎言、或使用要挟手段,帮出钱客户解决各种麻烦。他对社会底层言语恶毒,对自己的妻子不忠,对手下尖酸刻薄。为了钱他什么都可以做,为了利益他什么都可以出卖。
当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只好出卖了自己,将自己所做的恶行公之于众。
最后才活了下来。
当然,原版电影中导演也将人性的纠结表现了出来。将所有过错都归结于人性的恶和善。
但不管怎么掩饰、推诿,都改变不了这是一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的故事!
可惜,这种深奥的内涵是不能被资本主义愚化的人民理解的。所以这个故事拍成的电影,只能靠惊悚的情节才能吸引观众。
原版电影就是夸大了惊悚气氛才成功的。否则这么简洁明了的故事十几分钟就能讲完,支撑不起一部电影的时间。
托尼的这版故事保留了原版中的惊悚部分,还特意进行了深化。但这种深化是建立在对社会的批判上面的。而王钢老师的枪手角色将会站在判官的位置上。
罗莎蒙在剧本编写中,深化了人性的探讨。将人性和社会制度的关系进行了刻画。但因为托尼的故事框架,最终还是走上了批判社会的道路。
汤姆是个理想派导演。虽然他也批判制度,但他还是想将更多镜头放在了人性探讨上面。想通过人性的探讨,模糊社会的黑暗。
他极力想留住一丝温度,不让电影太过令人绝望。所以在电影拍摄中,他要求演员给出真实的人物情感,想让情感划出那一抹光辉。
托尼并没有要求编剧和导演都按自己的想法来,更也没阻止他们将个人想法融合进去。这只是他的一次尝试。
这次尝试的结果将决定他以后的电影会添加多少个人想法。而这些想法或许就是展现祖国文化,输出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
嗯,这么说可能有点伟光正,不符合新一代年轻人的主流价值观。
那换个说法年轻人肯定会**。这次尝试的结果将决定托尼以后能玩多大,能玩多嗨,还能保证电影不被玩崩的。
这样说是不是很刺激?
这部电影投资才两百万美元。两百万能干什么?才一部豪车的钱吧。
开豪车说撞没了就撞没了。有人受伤还得赔钱,甚至会被抓。很没面子吧?
玩电影就不同了,站出去就是金主爸爸。混进圈内就是艺术家。稍微勾勾手指,帅哥美女就跟着后面喊哥。
稍微黑暗点,还可以让他们叫干爹干妈。多风光的事儿?
如果电影挣钱了,那就更不得了了。以后介绍你就不是你是谁谁儿子了,而是在介绍你爸爸的时候,说他是谁谁谁的爸爸。有面儿吧?
好吧,托尼又不小心想的有点歪和远。
此时电影正在拍摄中。
摄影棚中搭了一个美式电话亭。为了让科林表演的更逼真,里面的电话还真牵了根线出来。
拍摄的时候,王钢老师就躲在镜头外面用电话和科林对话。这些通话全程录音,直接用到电影剧情中。
这样科林就不用对着一个没声的话筒尬聊,电影后期也不用王老师再配音了。
省得再折腾王老师又跑回英国做后期。
科林真的很适合演这种带有良知的坏人。他几乎完美表现出了一个快被枪杀都不被人同情的坏人形象。
但那种小鹿一样的惊慌神态,又很难让观众对他产生恨意。反而让观众对他的处境很是揪心。
这么描述可能有点复杂。其实就是科林演出了那种让群众恨不得打死,但又不好真打死的坏蛋形象。
导演对科林的表演很满意。托尼却很失望。他想狠狠嘲笑一下科林的演技,报复科林上次翻他钱包的事。
看来只能换个方式报复了。
王钢老师的台词功力一如既往的好。虽然现在还没有任何他的镜头,但他仅仅通过平淡的对话,就让一个冷静杀手的形象映入剧组成员的脑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一本假都市娱乐小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