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 > 我的分身在明朝 > 第020章 可惜人才了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020章 可惜人才了(1/2)

目录
好书推荐:

十五年前,嘉靖十一年(1532年),李仁安和李义安兄弟二人同时参加会试、殿试和朝考。

大哥李仁安殿试第二甲七十八名,朝考第二等五十六名。

二哥李义安殿试第二甲第九十五名,朝考第二等九十七名。

三年一次的全国大考,能够进前一百名,顶顶的牛叉了。

当年,李仁安和李义安兄弟同时成为进士,在苏州府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们的家人,他们的族人,都引以为傲。

……

现代的王辛未有个在多个平台粉丝总数量几万的自媒体账号,更新的文章中有这样的内容:

……

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古代科举考试的状元是全国高考状元,我觉得是不妥的。

参加高考,成绩优异者,进入名校,读几年书后,拿到毕业证,才会走向社会找工作。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想要做官,不管什么大学毕业,一般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一步一个脚印。

殿试,三年一次,殿试成绩排名第一,称“状元”。

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考试成绩第一人,也远不如状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内能够拿到博士学位的人很少,从政的博士,数量就更少了。

贡士可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博士比较一下。

高学历的博士,从政,起点一般都很高。

博士中拔尖的人才,相当于状元。

在古代,状元,不一定能够成为重臣大官。

在现代,学历高的从政人员,也不一定能当大官。

……

林佩瑜盯着李德安几眼,嗔道:“父亲泉下有知,肯定会怪我,没有好好劝你参加会试。”

“你劝过了。”李德安笑道,“父亲要怪,也是怪我这个儿子。当官也不全是好事,我经营有方,在家做个富家翁,极好,很多官员都羡慕我。”

“儿子们长大后,可要参加会试。”

“会试不是想参加就能参加的,要先成为举人。我六个亲侄子,去年一起参加秋闱,只有匡恒中举,我嘴上说盼匡恒能金榜题名,可现实,很残酷的,难,难,难!”

李德安的两个哥哥都有三个儿子在世,六个侄子,三个年龄比他大,三个年龄比他小。

李德安和六个侄子从小同住一座大宅,一起玩耍,一起学习,还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关系很好。

李谷年去世后,李德安和两位兄长分了家,就搬到自己的私宅居住。

李德安原来居住的大宅被父亲分给了大哥李仁安。

丁忧,明代有丁忧制度,父母去世,当官者为父母守丧须满三年限期。

李德安也受丁忧制度影响,他不能参加嘉靖二十年(1541)的春闱,但可以参加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的春闱。

其实,就算能够参加嘉靖二十年的会试,李德安也不愿意前往京城参加。

父亲去世后不久,李德安就放弃继续参加科举考试的想法。

为了避免两位哥哥当面骂自己,李德安一直隐瞒自己的想法。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冬,父亲去世满三年,李仁安和李义安准备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本来想让李德安和他们一起去京城的,但遭到了李德安的拒绝,他说要在苏州过年。

过完年之后,苏州府的举人相约一同前往京城参加会试,有人来邀请李德安。

李德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去京城参加会试。

李德安放弃参加会试的事情,他没有主动告诉两位哥哥,两个哥哥在京城,也不能当面劝说。

数十位亲朋故友来到李德安家劝说,劝他去京城参加会试,但都没有用。

“我经营有方,当一个富家翁挺好的。”

这句话说了多遍,成了李德安的口头禅。

见劝不动李德安,自然有人写信把此事告诉远在京城的李仁安和李义安。

得知李德安不愿意参加会试,李仁安和李义安兄弟俩很生气,见面商量一番,气逐消了。

谈到弟弟赚钱的本事,两位哥哥满是佩服。

“陶朱公再世,未必比得上德安。”李义安叹了一口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德安表字自华,父亲给他取这个表字,就是希望他饱读诗书,学有所成。”

“书,小弟未必比我们读的少,学有所成,”李仁安苦笑道,“他把心思都放在钱财上了,小时候,就知道他是个财迷,总想着赚钱。得到名家的字画,就嘿嘿偷笑。”

“这些年,德安对你我的帮助很大啊!”李义安说道。

李仁安点点头,说道:“如果没有小弟提供钱财上的助力,以及他建议我们与哪些官员交好,以你我兄弟的才智,哪有现在吃得开。哎……若是小弟进入官场,也能像他在商场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的分身在明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