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章:九龙玉璧(1/2)
九月时节的九龙半岛,天气一如往日般炎热,虽然已临近中秋,但秋老虎肆虐横行,让这片土地上原本早已焦虑不堪的人们,变得更加焦躁。上班的人们步履匆匆,沿途只听得到汽车轰鸣声和人行道上的嘀嘀声,却少有人闻到路边的三秋桂花香,欣赏到沙田城门河畔的十里荷花。
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馆,馆内与馆外冰火两重天。这是香港的老传统艺能了,户外热死你,到了户内,嘿嘿,冻死你没商量!
常默严严实实地包裹着外套,正和室友彭坤参观着这里的明代文物特展。
“今年大四了,你的毕业作品想得怎么样了?是写论文,还是写小说、戏剧?”彭坤问常默。
常默正盯着一副名为“九龙璧”的玉璧看得出奇,显然没听到彭坤问了什么,随口答了一声“没有”。
彭坤见常默看得入神,也没再打扰他,自己一个人默默地移步到其他展柜。
常默继续站在九龙璧的展柜前,久久不愿挪动脚步。
“九龙璧,明代,本为襄阳王朱瞻墡私家藏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流落海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常默看了几眼这干涩没有感情的文字,便不再读下去,移开目光,专注在文物身上。
九龙璧共有九块,是一组玉璧组合,以横三纵三的方式排列。飞龙璧居于中央,雕刻最为精美,龙形也最为威严雄壮,迥异于其他八龙。常默又看了一眼介绍,原来九龙之名出自《易经》,分别是潜龙、现龙、健龙、跃龙、飞龙、亢龙、隐龙、云龙和震龙;它的排列方式也按照《周易》的洛书之数依此排开:左上角为跃龙璧,上中为震龙璧,右上为现龙璧,左腰为健龙璧,中央为飞龙璧,右腰隐龙璧,左下角为云龙璧,下中为潜龙璧,右下为亢龙璧。
常默站立于前,啧啧称奇,倾倒于前人的精巧匠心。位居正下角的潜龙璧,龙身突然变得影影倬倬,潜龙或现或隐,时而现于云外,时而隐于云里。常默用手使劲揉揉眼睛,潜龙时而一分为二,时而合二为一,透过潜龙的瞳孔,常默似乎看到了一幅画:
富丽堂皇的宫殿内,一名衣着华丽的老人绝望地看着病倒在床的年轻人。床前,一众萨满、和尚、道士,各显神通,有的跳着大神,有的念着经文,有的做着斋蘸。一旁,几位身穿官服的太医战战兢兢地跪成一排,低垂着头颅,连大气都不敢出。
画旁有首《忆江南》小令,常默正琢磨着词中的真意,画面中的人物似乎动了起来,画中的诵经声、巫祝萨满的作法声,甚至太医们的牙齿交错声都传入了常默的耳中,“太子薨了!”一声尖锐的太监报丧声似乎要刺穿常默的耳膜,紧接着,便是连绵不绝、响彻天际的哭号声。只见床畔的老人绝望地闭上双眼,眼泪沿着脸颊的沟壑流向胡须;鼻涕也如决堤洪水般,在胡须与眼泪混作一团,滴落在地。一群年轻男女进入房中,呼天抢地、痛哭不已。唯有一年轻人,约莫弱冠的年龄,抱着太子的尸体假装哭了几声,看了眼老者,见老者仍紧闭双眼,便走到门口,叫来心腹。
这名心腹满脸络腮胡子,身材高大壮硕,与张飞、李逵有几分神似,不过比张、李稍微白净些。络腮胡子弓着背,把耳朵贴在年轻人嘴边,年轻人凑上去,轻声耳语。
不知为何,常默竟然能隐隐约约听到他们耳语的内容!“除掉”、“杀”、“贱婢”、“快”。
络腮胡子点头会意,抱拳离去。
那年轻人仰头朝着常默的方向,深邃的双眼之下,心思比海更深,似乎蕴藏着无限杀机,常默心中一惊,突然,脊背一阵冰凉。常默不自觉地颤抖了下身体,往后看去,原来是彭坤正拿着一瓶冰水贴在他的后背。
“你搞什么?吓我一跳!”常默略带指责地看着彭坤。
“喏,给你买的水。这几块破石头有什么好看的,那边有仇英的《春宫图》,咱们一起去看看。”彭坤说完,便把水塞到常默手上,拉着他的胳膊,向另一个展厅走去。
常默挣开彭坤的手,说:“要看自己去看,我就在这儿。对了,你有没有听到很吵的哭喊声?”
彭坤侧耳听了一秒,说:“哪有什么哭声,我只在《春宫图》那里听到了欢笑声,嘿嘿嘿,走,一起去听听。”说完,作势又要拉常默。
常默摆摆手,说:“猥琐,那些画你自己去看吧,我再看一会儿九龙璧,看完去找你。”
彭坤瞥了眼常默,不屑地说:“你就一书呆子,你看你的吧,我接着去看唐寅的春宫画。”说罢,转身离去。
常默回到九龙璧展台前,潜龙的眼睛渐渐暗淡下来,耳边的哭号声也渐渐息弱下来。不一会儿,右上角现龙璧的龙动了动它的小爪子,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显然是沉寂已久。常默将目光移到现龙身上,只见这条龙低飞于田野之上,正在田野上劳作的农民无不放下手中的农活,仰头瞻望。现龙飞着飞着,眼睛渐渐明亮起来:
一轮残月高悬天际,银色冰冷的月光照耀在一座茅草屋上。门前,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九龙璧》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