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006 龙兴清凉寺(1/2)
次日上午,金紫医馆,二楼病室。
夏文中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床上。夏乐土坐在床前,默默地陪着。
终于,夏文中醒来,睁开眼睛。见到夏乐土,他就是一顿呵斥:“你这厮,如此行事,真是糊涂。”
看样子,父亲已经知道立字据的事,没必要隐瞒。
夏乐土咳了一嗓子,说:“爹,如果不这样,您就是死路一条。”
夏文中气急,一边拍打着床,一边呵斥:“贺继光干了一辈子窑务,没有烧出官家要的新瓷。我也干了一辈子窑务,也没烧出官家要的新瓷。夏乐土,你这样做,是想害死全家人,让夏家绝后啊。你、你速速将我绑了,送回皇城司狱。”
夏乐土知道,如果不能充分证明自己有能力烧新瓷,爹是会将自己送回皇城司狱的。他在头脑中快速理了一下毕业论文《宋瓷的前世今生》的内容,开始背诵汝窑烧制工序。
“汝窑烧制分为制泥工序流程、制釉工序流程、拉胚工序流程、素烧工序流程、施釉工序流程、修釉工序流程、釉烧工序流程、检验工序流程共七十二道工序。其中,制泥工序有七道流程,选料、风化、配料、磨泥、测细度、除铁、制泥。泥备好后,接下来是制胚,有五道流程,揉泥、拉胚、晾胚、修胚、清胚……素烧完成后,接下来是釉烧,将素胎一一查验,不合格的去掉,合格的拣出来,将其放进配好的釉水中,根据素胎的器型、大小以及吸釉快慢,进行施釉,施釉后,胎体釉面可触摸时,将口部、肩部、中部、底部或容易堆积釉浆的地方,用刀子开口检查釉层的厚度,釉层过厚或者过薄的,不能入窑烧制……”
夏乐土不急不慢地,把汝窑烧制的七十二道工序,一一背了出来。这些工序,有当时汝窑烧制通常的工序,也有现在汝窑烧制的新工序。
夏文中听了,大吃一惊。他不清楚自己的儿子,对汝窑烧制流程怎么如此熟悉。他盯着夏乐土,看了好一会,确认是自己的儿子后,才说:“乐土,这些东西,你、你是怎么知道的?”
“您是老窑务,我每天跟着您,能不熟悉吗?”
“你能烧出新瓷?”
“只要把握好釉料配方、窑内温度、窑内气氛、冷却速度,我便可烧出。”
见儿子信心满满,所讲内容又非常专业,夏文中也有了信心,激动地说:“去哪烧制为好?”
“龙兴清凉寺。”
“为什么?”
据考古发现,龙兴清凉寺是北宋官窑,也就是天青色汝瓷遗址,去那里烧制当然是最佳选择。不过,夏乐土不能这么告诉父亲。
“爹,昨晚上,御街有人摆地摊卖瓷器,卖的就是汝瓷。我买了一件,我给您看下。”夏乐土拿出那件纸槌瓶,“这个纸槌瓶胚体较厚,釉质有乳浊感,烧制温度应该低于1000度。但其颜色青中带黄,只要增加温度,控制好窑内气氛,开窑时注意湿度,就有可能窑变成天青色。”
夏文中接过纸槌瓶,伸出手指,敲了一下。声音沉闷,像是敲木头,确实是低温窑烧制。他开始信任儿子,说:“乐土,时间紧,我们马上回汝州,去清凉寺。”
夏乐土说:“您没痊愈呢。”
“皮肉之伤,无碍。”夏文中起床,伸了伸胳膊,又跳了跳。
夏乐土找到大夫,开了一些药。然后,他雇了一辆马车,载着夏文中,出了马行街。
一阵风气,吹走了皇城上空的云团。阳光四射,顿时,整个皇城亮堂了不少。
====
龙兴县(今宝丰县),清凉寺镇。
镇西北,一座山如老牛横卧,名曰伏牛山。两条小河,自西向东,在镇西北汇成一条河,名曰响浪河。这条河蜿蜒着,成几字形流经镇内,朝东南方向流去。
几字形内一带为集镇中心,地势平坦,沿着河两岸,有数十户人家。有些房子旁,建有形如马蹄高约四米的窑。不过,都不冒烟,处于熄火状态。集镇以南为韩庄里,集镇以西为石桥里。
在几字形横笔处正中,一石拱桥将两岸连接起来。石拱桥右侧,大约五十米处,有一矮土墙,里面建有一座工字型瓦房。因为年久失修,瓦房显得有些破落。正对着河,土墙开有一扇门,门楣上写着“监清凉寺镇窑务”。
屋子里,关工(北宋,监督县级以下窑务的主官称关工,无品级)李从善躺在椅子上,正在闭目养神。衙役何山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李关工,赵监工(北宋,监督县级窑务的主官,一般由县丞兼任)的船已到镇口。”
听到这话,李从善弹坐起来,整理了一下官府,急匆匆走到外面,沿着河,逆流迎上去。
很快,一艘小船顺流而下,扬起的帆上印着一个大大的“官”字。
李从善小跑着,赶到渡口。
小船停下,船工抛锚,将船头稳稳地定在渡口。五个人依次从船舱出来,两个衙役挑着担子,走在最前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宫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