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一章 只手遮天 第一节 将“靖难”进行到底(1/2)
胜者为王败者寇。
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七日,成功夺取南京的朱棣终于坐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建元永乐。
这么一来,尴尬的一幕出现了。当然,这也是令当事人感到极其惶恐的一幕。
当年,那位被斥为贼而遭到大军征伐的人——朱棣如今登极朝堂;而先后受命率军出征,威风八面的大将耿炳文、李景隆、盛庸却匍匐其下,噤若寒蝉。
这世界也变得太快了,真是天意弄人啊!
在这几年的战争里,朱棣背着天下的骂名,几次死里逃生,背后的酸辛有几人能懂?虽说各为其主,但这几位大将能撇开为虎作伥之嫌吗?
永乐皇帝朱棣会怎么处置他们呢?全国上下都擦亮眼睛看着。
不过,奇怪的是,皇帝似乎没有动他们的意思,是不是真的就放他们一马了呢?
但既然是“靖难”,那么肯定要清除建文帝身边的所谓奸佞之臣。矛头所指的齐泰、黄子澄两人当然是在劫难逃了。
当时,齐泰还在外募兵。京师沦陷后,他竟由外派的大员变成了超级逃犯。一夜之间,身份却出现了如此颠覆性的变化,确实令人唏嘘。
当然,逃命要紧,也没这个闲工夫唏嘘人生。骑着的是一匹白马,这也太招摇了,咋办?
他急中生智,立即找来黑墨,几下功夫,俊秀的白马变成了黑炭头,略施小计则现状立改。一路马不停蹄地往前赶,他不敢休息,必须尽快躲开追踪、保存自己,以给朝廷尽最后之力。
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马行匆匆,大汗淋漓,竟将身上的墨迹冲淡。关卡士卒一看,这黑马显然是冒假货,齐泰就这么被抓住了。
黄子澄同样也难逃魔掌。两人都惨遭杀害,并株连九族。
他们两人是“首恶”,从重处置那是可以想象的。在追治的“奸党”中,他们的刑罚是不是最重的呢?
令人意外的是,下场最惨的官员却不在“奸党”的名单中,而且朱棣还曾承诺过保存他。可偏偏他得到的竟是这样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结果。
这位官员是谁?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他就是当时的大学问家方孝儒。自幼投师名儒宋濂门下,博学多才,倍受建文帝倚重。
在靖难之役后期,道衍和尚恳求朱棣说:“殿下,南京有位名士方孝儒,您打下京师后,他肯定是不会投降的,请高抬贵手,放他一条生路。如若杀了他,全国读书的种子也灭绝了!”
朱棣向来敬重自己这位大谋臣,又出于惜才之心,于是很爽快地答应下来。
后来,群臣都推荐方孝儒为他写即位诏书。这确实是最佳人选,于是马上派人召他过来。
人是来到了大殿之上,却穿着孝服,并号啕大哭。
朱棣见状,安慰道:“先生,请莫过于悲伤,保重身体。我此来只是效法周公辅成王而已。”
方孝儒竭力控制住情绪,单刀直入:“成王在哪里?”
“可惜已**而死。”
方孝儒浓眉一扬说:“为何不立成王之子?”
“国家初创,有赖年长的君主。”
方孝儒寸步不让,追问道:“那为什么不立成王之弟呢?”
朱棣开始不耐烦了,强忍着怒气道:“这些都是我的家事,请先生不必费心。”并示意下人将笔和纸送到方孝儒面前。
方孝儒一把扔掉,愤然道:“死则死矣,决不屈从!”
这时,朱棣也生气了,大声威胁道:“就算你不怕死,难道就不怕祸连九族吗?”
方孝儒凛然脱口而出:“就是灭十族,我也不怕,你还能拿我怎么样?!”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中国历史上哪有什么“灭十族”的处罚?
可恼羞成怒的朱棣竟真的制造了一起“十族灭门惨案”。
除方孝儒血缘最近的九族外,横添其朋友门生为一族,创造出“十族”的新名词。此案仅被杀害的就达八百七十三人,受牵连而被捕入狱、谪戍流放者更是多达一千多人。
此后的任何一位**君主再也不愿意碰这“诛连十族”,朱棣在这方面成了历史第一人,也是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唯一一人,可谓登峰造极。
一代鸿儒就这么含冤而逝,但他的铮铮傲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勇于挺身而出、敢于与强权作斗争的中华儿女!
所谓的首恶奸臣也抓了,杀也杀得痛快了,该结束了吧?
恰恰相反,事实上这仅仅是个开始,一幕又一幕血腥的场景在不断地上演。
在济南屡败燕军的兵部尚书铁铉在被审讯时,一直背对着朱棣,即使是把他耳朵、鼻子割下并塞到他嘴里也姿势未改,最后被乱刀碎尸。铁铉果然如朱元璋生前对他所称赞的,“坚如磐石”!
礼部尚书陈迪也同样被朱棣命人将鼻子、舌头割下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朝迷雾之前期风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