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九十三章 前进了一大步(1/2)
周易走到一株稻穗面前,朗声说道:
“关于水稻杂交,培育优良品种的原理。
父亲的书中虽然提到过,但是却很是复杂。
殿下日理万机,想必没有时间在这里详细了解。
咱就简单演示一下方法,请殿下过目。”
周易说完,环视了一圈朱允炆和黄子澄等人一眼。
朱允炆下意识地觉得,周易是在鄙视他智商。
认为朱允炆是听不懂这关于水稻杂交,优良育种的原理。
不过确实,朱允炆并不想听周易解释水稻杂交,优良育种背后的原理。
甚至也不想看周易解说如何操作。只想知道结果。
但作为皇太孙,作为一个关心黎民百姓保暖的储君。
朱允炆知道,他必须对周易接下来要说的事情,保持十二分的热情。
否则难免会传出什么不好的议论。
周易从一旁学生手中,接过来了一把剪刀。
从田地中挑选了一个水稻的植株,用手一把捏住,展示给周围的人看:
“我们要先把这些黄黄的地方——没有开花的花药剪掉一半。
这个过程在理论上叫做去雄。”
周易又从一旁拿来水碗,浇灌到刚刚剪裁的部位:
“我们将它清洗一下,这是为了让它们吸胀,失去活性。”
周易暂停了手中的动作
周易回头,看着一旁自己的学生,问道:
“都明白了吗?”
诸位学生连连点头,这些知识,早在课堂之上,都已经讲授过了。
该问的问题,也早已经问完了。
现在实践的环节,并没有什么疑惑。
周易环视四周,把询问的目光转向了朱允炆和黄子澄等人。
朱允炆和黄子澄等人,日常接受的教育是四书五经。
论起来基础生物的知识,和周易学堂的中学生,差距大的简直惊人。
又怎么能明白,周易所为,到底是在做什么?
朱允炆开口想问,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因为朱允炆甚至都不知道从何问起。
周易看着大家笑了笑:
“都没问题了啊,那我们继续下一步。”
周易一边儿说着。
拿来了一个硬纸袋。
这个硬纸袋,是周易特地请师兄宋仁义定制的。
和穿越之前的牛皮纸信封相仿。
只不过上面和下面都打开了口子。
周易将硬纸袋套在了水稻之上。
并将水稻靠下一头的袋子,用木片固定,扎紧。
一边儿做,一边儿告诉一旁的学生,在操作这個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注意。
扎的结实一点儿,免得被风吹走脱落。
紧接着,周易又从一旁拿过来了一个小号毛笔。
站着墨汁,从硬纸袋封皮上写上了一个编号。
一边写,一边解释。
这个编号,便是指的所用水稻的品种。
等将来收获的时候,可以一一查对。
周易行云流水般做完了这些事情。
例行问了一遍大家,都明白了吗?
让这些只读圣人言语的读书人,又感受了一下水稻震撼。
周易在田地中,又挑选了两三个开过花水稻植株。
将这个开过花的水稻植株在学生们眼前展示了一下。
用剪刀剪开了一半,抖一抖,浸过水之后,将它们密封在一个牛皮纸袋中。
放在水桶之中待用。
周易一边儿做,一边儿和学生们解释,这便是采取花粉的经过。
周易又在桶中,取出来了一个之前放好的牛皮纸袋。
打开牛皮纸袋之后,果然,被剪掉一半的穗子中,花粉密集。
周易将花粉,抖落在刚才剪过一半穗子的水稻之中。
再次密封起来。
做完了这些事情,周易拍了拍手。
又问了一次大家有没有听懂。
在朱允炆越来越迷茫的眼神中。
周易转身看向自己的学生,道:
“这仅仅是操作的过程。
这个操作的过程并不艰难。
艰难的是,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两个植株,进行杂交。
更艰难的是,并不是每一次杂交之后。
产出的产品,都向我们预期之中一样好。
而且,这里面的进阶操作,还要很多很多。
诸位不要觉得这件事情很简单,就对水稻的杂交太有自信,认为不过如此。”
朱允炆和黄子澄等人在一旁看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在大明长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