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章 奇谋(1/2)
大顺城,以前又称大顺关,城东西长十余里,两侧接连北燕山。北燕山山高百余米,东西连绵上千余里,北侧山陡,南侧山势稍缓,山上十余里处各建烽火台。
北漠地广却不如后汉富饶,北漠想过来抢钱,后汉则是以此为屏障想让北漠国放马牧羊来换钱,没得谈只能打。而别的地方都是北燕山脉,只能在大顺城打,所以几十年下来大顺城从未安宁过。
北漠在以前也曾不止一次攻下过大顺城,但是却没一次守的住,原因就是北燕山北坡稍陡,易守难攻。南侧地势稍缓,则是易攻难守。
等后汉援军达到大顺城下时,已是十月,北风呼啸,偶有几天小雪飘过。
而北漠军在打下大顺城后,北漠过的军师并没有让手下将士急着南下继续深入进攻,更不像以往一样对城内烧杀抢掠,而是把此次因攻城被破坏的大顺城重新修缮,并在很多地方做了加固,大顺城以前坚实的只是北侧城墙,而经过此次的修缮南侧城墙却比北侧还要坚实。
后汉的将领通过探子已知北漠军在大顺城的守军,只有一万余人。虽然后汉军新败,但是此次的后汉将领觉得北漠军只是负隅顽抗而已,后汉此次出兵三万有余,加上地利优势,拿下大顺城,只是时间而已。
什么是奇才。“北漠军攻下大顺城是奇谋,占尽天时“人和”。所谓天时“秋风物燥”,而“人和”则是牺牲的那名将领肯“配合”。
如果攻下大顺城,还不能证明此人的谋略,那守下大顺城,则天下必出一位有名的谋士。
后汉军集结完毕的第二日便组织大军兵分三路开始攻城。
左路军六千抢占大顺城北燕山的西侧高点,右路军六千抢占大顺城北燕山东侧高点,无论这两路军那一路攻下山顶,那么大顺城的部署都会暴露在后汉军的视线内,而且后汉军还可以,以此对大顺城进行从高到底的打击,这也是为何北漠国从未守住大顺城的原因。
随着后汉军中军号角吹响,南侧进攻大顺城的后汉军,再等左路军和右路军开始向两侧山坡冲锋时,也向大顺城正面发起了进攻。
此时的后汉将领觉得此战已是必胜了,因为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拿下大顺城都是时间问题。
本就守军不足的北漠军,不可能去守两侧的山坡,就算有守军占据山顶,但是也不可能守得住他这两万余人的正面攻城,因为北漠军如果想要守住这两处山顶,那么最少也要分出五千军,那大顺城的守军在只有七千守军的情况下,两万人的后汉军,攻下这座看似坚实的城池,只一日便可。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北漠国主送来密信。大致意思是,庆祝军师拿下大顺城的同时,并询问了军师对后汉国的下一步计划,并说朝中多有将领想增加大军与后汉决战,也有小利者想率部卒进行烧杀掳掠,但是一座大顺城的丢失还不至于让后汉伤筋动骨,集结大军决战时机未到。大顺城是守是攻,却全凭军师,若守如何?若战又如何?
北漠军虽然此次大胜,但北漠**士,除了此次参战的,其余将领并不佩服他们国主口里的军师。
北漠崇武,本就对文士不尊,何况此军师还是后汉朝出身。如果此次北漠军真的派将士支援,那么大顺城或许破的更快,因为军心必定不和。
这一个月,所有在大顺城的北漠国守城将领都在等国主的增援,但是后汉集三万大军时,探报告知,仍不见有援军赶到。他们的猜想是军师可能给国主的回信是放弃大顺城了,但是今日兵临城下,军师依然沉定自若,虽无援军到来,但也毫无撤军之意。
此时的军师望着城下后汉军的部署。回忆起授业时老师曾说过的话。
老师曾说:“兵道若有迹可循,那两军交战时,看看各军兵力,看看史书记载的各个战事,或败者撤兵便是,何须千般算计。即入阴阳家,那么就要所晓阴阳便是千变万化的基础。兵或多或少,计或阴或阳,将或勇或痴,地或利或亏,天或阴或晴,敌或凶或缓,军或优或拙,都要了如指掌,料与先机。兵者,诡道也”。
老师也曾说过我是他最优秀的学生。
而此时的后汉军已经向山上发起了进攻,山顶偶有巨石滚木落下,但是都未能阻挡后汉军的进攻,因为落石和滚木的数量太少了,这也正如后汉军的将领所想一样,大顺城只是在负隅顽抗而已,落石和滚木的数量足以见得北漠军能分出守北燕山山顶得人并不多。北漠军的落石和滚木降低了后汉军冲锋得速度,但后汉军还是离山顶越来越近,而此时后汉军的攻城也是异常激烈,城下后汉军虽然伤亡惨烈,但是城上得北漠守军更是疲于应对。
后汉军所有将领都以为,大顺城在黄昏前必定会被攻破。
但两侧后汉军快要到达山顶,离山顶还有十余丈时。却出现了领他们绝望得一幕,山顶突然传来轰隆轰隆的声音,接着碎石急落,还不待后汉军有所反应,只见两侧的山顶各有几百头牛从山顶冲了下来。
此时的后汉军惨状不言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杀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