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8、林洪全(1)(1/2)
林安生一直最信他爹的话,他爹说什么他都听。对于娶媳妇的事,他爹老林一直和他说,这个事纯粹就是要靠运气。
果然,人要是运气来了,什么事都有可能。
林安生没想到自己这趟出来能挣到这么多钱,更是从来都没想到自己居然还能遇上这么中意的媳妇,这个媳妇好像就是特意为他准备的一样。而这个事要是细算起来,林安生觉得应该是从吃了那两个热馒头开始的。
这次林安生出来的时候他爹有交代,让他一路往北走,至少要走出八百里,争取在北边趟开一条路。要是能走到天津,就去天津的开蕴号试试手艺。在大年前要回到家,挣出多少钱不要紧,这趟能顺利走下来就算他正式出徒,出徒也就意味着他以后都要单走了。
林安生当时已经走到了离家四百里开外的地界,这是他第一次自己走远途,也是第一次走北上的路。而这一路的买卖实在是差劲,走到一半的时候连他自己吃饭都快成了问题,到了缨桥镇他脚上的鞋又顶破了。
那天林安生原本是想买双鞋,但是问了两家最后还是没舍得花钱,他就是在这个时候遇到了货郎林洪全。
货郎林洪全四十开外的样子,穿的是长衫,人打理得比较整洁。当时他正把自己的货挑子撂在桥头,前襟挽在腰上,手里不紧不慢摇着拨浪鼓。林安生挑着担子走上去想要和他买些针线。
“你是要缝鞋还是补衣裳啊?”林洪全停下拨浪鼓,挂着笑脸问他。
“鞋。”林安生只答了一个字。
林洪全打量了一眼林安生脚上的鞋,爽快地说:“不用你买,咱们都是走街串巷的生意,算半个同行。针我借你用,线我给你一段,你就在这自己缝吧。”说着话从笸箩里抻出了一根棉线。从这一根线上两人搭起了缘分。
林安生盘坐在桥头缝鞋,林洪全一边看一边和他拉话:“到底是有手艺,做针线也够细致。小兄弟哪里人啊?”
“林庙。”林安生稍犹豫了一下答道。
以前有人问他这个问题的时候林安生总不知道怎么说。他家向上几辈子都是锔匠,所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的就是他们这一行。锔匠虽然也算是手艺人,但在手艺人当中却是比较寒碜的一档。一般锔匠平时经手的瓷器活其实很少,干的都是给人修补锅盆坛缸之类的粗活。一副挑子就是整个作坊,一个地方的家什给人修理差不多了就必须要换一个地方,所以是个居无定所的行当。
林安生从小跟着父母四处游走,从他记事起要么投店借宿,要么就是短租,他家在每个地方都住不久。他爹小时候的情况也和他差不多,自己也搞不清楚祖籍是哪,就连口音都是鲁豫苏皖大杂烩。
不过去年走到林庙那个地方的时候老娘生了场病,他爹忽然在那买了一间屋子,这才算是定居安家了。因此现在有人提起这话茬他就报“林庙”两个字。
“林庙我去过啊!”林洪全听到这地方似乎来了兴致。“小兄弟也是姓林?”
林安生点了点头。
“小兄弟成家了吗?”
林安生摇了摇头,还是没说话。林洪全又问:“小兄弟多大了?”
“二十三。”
这个林洪全爱搭话,一开始他还以为林安生好像是有点儿不爱搭理自己,不过很快他就看出来了,这个本家后生就是嘴太闷,和他说什么他都有个回应,但就是不爱言语,开口基本就是笑。
不但平时不爱说话,连他自己跑营生的号子都不爱开口去吆喝。
林洪全不嫌弃这个林安生嘴闷,反而来了热心肠,没事不光摇晃自己的拨浪鼓,还放开嗓子替林安生吆喝锔匠号子:“锯-锅-来,锯-碗-来,锯锅锯碗锯大缸来!”
从缨桥镇开始,林洪全和林安生就搭上了伴。两人做的都是走街串巷的买卖,都是奔人多的地方就行,只要大方向差不多就能走到一起。
十几天时间,百余里路,走到江家寨的时候,林安生和林洪全已经成了熟络人。不过这时两人也该分手了,林安生还是继续向北,林洪全到这就要往西走了。
林洪全对林安生说:“从这往西不到十里就是江家寨,地方不算小,要不你也走一趟吧,应该有你的营生。”
林安生:“我爹让我一路往北。”
林洪全说:“大差不差,拐这一脚也就七八里。我去卖过货我知道,那地方能养红天麻,富户不少,容易挣到钱。”
林安生也不在乎来回十几里路,没犹豫就点了点头。这些天怎么走一直都是听林洪全的,林安生信他的话。不过这次林安生怎么也没想到,江家寨这个地方居然让他挣到了一大笔。
江家寨的大户正在修阴宅,据说石料在路上耽搁了,现在急着赶工,江家开出三倍的高价招劳力。
货郎林洪全一进村就听说了,壮劳力一天打底六百文,不光工钱给的高,还包吃住。他立刻收了拨浪鼓就要去上工,但是林安生却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沿途而过》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