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二十七,义渠君结交华阳君 公孙焦怒激秦灵公(更上)(1/4)
渡过黄河,船家自去,秦西巴随姬窟等人前行。
他们行进的速度要比以前慢了许多,因为有秦江宛跟着,姬窟把自己的马车给了秦江宛乘坐,并且还让公孙焦在蔺城临时买了两个侍女丫头来服侍秦江宛,所以一路上尽量要走平坦的路,免得那马车东摇西摆的让秦江宛总是说:“哎呦…都快把吾颠散架了!”因此这马队总是走走停停,迤逦前行。
姬窟一路上总是和秦西巴并辔而行,两人不时地聊着什么。
公孙焦也故意驱马紧跟在旁,他也想听听这个墨子徒孙的高论,就听见姬窟问秦西巴:“当今乱世,执政者以仁为治还是以刑为治,利也?”
“主公,当初至圣先师有仁义礼智信之论,然天下失礼义而无道,丧仁信而失秩,是为穷途也,天下必乱。而有刑治于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让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使得民有功而得爵,去除游宦之徒,巩固政权之根本,是利也。然主公应有别于其他诸侯,必须有德治之思想,以仁义安民意,以刑治固社稷,取民为重,以君为轻,才可以的治民而王也…”
姬窟不时地点头,不过,神态却显出沉思,表情上掠过一丝忧虑。
秦西巴看出姬窟对其言好像有疑问,便谨慎的说道:“主公,臣师从禽滑厘之墨论,然学致用于法论,因此,臣以为,言不置于政,亦不左于令。”
姬窟脸上露出了笑容。
与秦西巴的对话,让姬窟知道了秦西巴的确师从于墨家学派,并且其论之中还有管子之法家思想,这些都让姬窟对一些事物有了新的认识,武将出身的他好像是被灌输了一些新鲜的血液一样,不过,这些论述和易未子常和他说的:“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为无为,则无不治。”的论点是截然不同的,单就秦西巴尊崇的墨子的“民重君轻”之论,他是不愿意接受的,要是真如秦西巴所说的那样,那还得了!
天高云淡,明媚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使人忘却了前几天过黄河时的狂风大作。
黄土地上果然人烟稀少,虽不时有几匹马,从远处的高坡上经过,但始终也没见到三三两两的行路之人,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真可谓是万径人踪灭,偶尔可见,高空之中有一苍鹰始终盘旋于上。
走了几日,姬窟一度怀疑是不是走错了路。
公孙焦看穿了主公的心思,于是安慰道:“主公莫急,这里原是羌人之地,本就荒凉,其族人早被义渠人赶跑了,所以没见到人也是正常的,说不定再行一会儿过了这山岗就有人了,据臣估计,这里离高奴城不会太远了。”
话音未落,突见前面山岗上尘土飞扬,有战马嘶鸣的声音,众人一惊,抬头观看,只见远处高坡上出现了一群战马,绵季急忙组织人员形成战斗队形,将姬窟和秦江宛的马车围在中间,其他护卫的士兵也都严阵以待。
高坡上飞驰下来一匹快马,就像是一块大石头从山上滚落一样,卷起一路飞尘。只见那马上之人,一身裘皮,腰系一兽皮扎带,上面挂着几个铜环,头顶兔皮绵帽子上插着几只鲜艳的羽毛,手上一把弯刀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这北风吹着一路烟尘,裹挟此人,劈头盖脸地奔到了眼前,来人勒住缰绳喝道:“哎…汝等是什么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句话,问了三个问题。
公孙焦不慌不忙的驱马上前:“敢问,这里是什么所在,汝又是什么人呢?”一句话,反问了两个问题。
“卬问汝呢,汝倒问起卬来,汝先回答卬的问题。”
“好吧,公平起见,一人回答一个问题,这里是什么地方?”
“这里是高奴,该卬问了啊,汝等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是从晋国来的,汝等是什么人呢?”
“卬们是义渠人,汝等要往哪里去?”
“哦,汝等是义渠人啊,那就请汝领我们去见义渠君好吗?我们就是来拜义渠君的。”
那人看看公孙焦,又看看绵季他们,说了声:“汝等着”,就又拨马向高坡上跑去。
姬窟和公孙焦等人遥望着高坡上,只见那里一阵骚动,继而口哨声和号角声大作,呼啦啦满山坡涌出许多骑兵,不多时就一起冲了下来,像是洪水决堤一般倾泻而至。
鼓郊和绵季立刻将兵器抄在手中,准备拼命,一场遭遇战一触即发…
公孙焦见状迅速来到队前,使劲地挥动双手,秦西巴也与他一同来到队前。
冲到眼前的义渠骑兵,即刻将姬窟他们包围,中间闪出一人,坐在马上俨然是个大猩猩,一脸的胡须简直都要和他戴着的皮毛帽子长在一起了,手里提着一个大号的铜环斧钺,瓮声瓮气地问道:“汝等是何许人,要见义渠君?”
旁边的一群士兵一起起哄道:“快说,快说,不然就要了汝等的小命…”
公孙焦上前深施一礼道:“各位将军莫要误会,我们是中山国的,这位是中山国的华阳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战国第八雄中山国之武公初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