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章完结11(1/3)
是枕头下的五百元钱不翼而飞了,出警一看,房屋也没有被撬的痕迹,询问还丢过什么东西吧,妇女说是丢过冰箱里的半只烧鸡,还丢过一双拖鞋,甚至还丢过一个旧的洗衣机,这也太神奇了,小偷即使能从外面爬到十几层楼来进屋偷东西,也不可能放着值钱的东西不拿,只偷那些玩意吧?
屋里巡视一圈发现,阳台的角落里放着一个箱子,里面似乎是个新买的微波炉,心中生疑,趁其不备,轻轻撩开箱子查看,发现微波炉上有个购物发票,金额正好是五百元.问她微波炉来源,她竟然也说不清楚.这样的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遇到也多了,无奈撤退.
后来该妇女又来报案,说是自己存折里的4000元钱被人取走了,要不就怀疑银行欺骗她,信誓旦旦的要警察来抓人,一看又是她,没办法,开个证明,派人到银行去调取当日的监控录象,看看到底是谁干的,看了银行监控录象,明明是该妇女本人亲自取的钱,这下证据确凿了,我们警告她,再报假案可是要收处分的.可该妇女一脸无辜的样子,口口声声的说自己从没取过钱啊.
我们只好把她丈夫喊来,对他们两人耐心的教育了一番
后来接到了丈夫的电话,弄清了缘由,原来是丈夫觉得妻子总这样不行,带她去医院做了检查,一检查不要紧,竟然发现他老婆患有罕见的精神分裂症,这种症状发作,自己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对原先的自己非常陌生,分明是两个人,性格也有所突变,作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举动,可能是吃了半只烧鸡,或者把洗衣机变卖,或者去无意识的消费,而恢复正常状态后,又对自己以前刚发生的事情毫无察觉.一个躯体内存在着两个我,的确是令人琢磨不透的事.
质数之迷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其他,曾经经历过两起这样的例子
朋友的老婆临产住进了医院,朋友也在陪床,正好路过医院,顺道想在她生之前去医院探望下,进了医院和朋友闲聊,忽然发现该病房有一个奇怪的规律,1号床的孕妇不知道是什么疾病,生的是死胎,2号床生了个闺女,3号床也是闺女,4号床生个小子,5号床是个闺女,6号床和9号床是个小子,7号竟然也是闺女,朋友老婆是8号床,在以前检查中也偷偷得知是个小子,朋友心中窃喜,结果生下来一看,果然是小子.后来10号床也来个孕妇,过些天一打听,也是生小子.除了1号非质数合数,凡是质数床位的都生下的是闺女,比较有趣.
另一个例子值得庆幸,非典时期天津某医院接收了大批当时有疑似症状的发热病人,确诊的非典患者被安排住进了隔离病房,疑似患者或有接触史的人被安排住进了监控病房,也就是所谓的黄区,黄区里的人虽还没有得到确诊,不过也要采取相对的隔离措施,以前十个病房统计,也正是2 3 5 7 号病房的人相继出现发烧疑似症状,后来经检查,都排除了肺炎,不久也漫漫康复了.
生活中的博弈
田忌赛马的故事我想大家都熟悉,看似简单战略充满了博弈。186txt.org
什么是博弈呢,也套用博弈论中一个经典的老例子“囚徒的困境”
讲的是两个嫌疑犯a和b合伙作案后被警察抓住,隔离审讯;警方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两人都坦白则各判8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判1年。
在这个例子里,博弈的参加者就是两个嫌疑犯a和b,他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策略即坦白和不坦白,判刑的年数就是他们的支付。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
1、a和b都坦白
2、a和b都不坦白
3、a坦白b不坦白
4、b坦白a不坦白
如果你是其中罪犯之一,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考虑到对方所做的决定,你会做出什么选择呢?
a和b均坦白是这个博弈的最佳选择。这是因为,假定a选择坦白的话,b最好是选择坦白,因为b坦白判8年而抵赖却要判10年;假定a选择抵赖的话,b最好还是选择坦白,因为b坦白不被判刑而抵赖确要被判刑1年。即是说,不管a坦白或抵赖,b的最佳选择都是坦白。反过来,同样地,不管b是坦白还是抵赖,a的最佳选择也是坦白。结果,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各判刑8年。在(坦白、坦白)这个组合中,a和b都因为不能串供达到攻守同盟,不能通过单方面的改变结果增加自己的收益,人都是自私的心理,期望自己利益最大化, 即使有某种协议也没有人有积极性遵守这个协定。因此谁也没有动力摆脱这个组合,所以这个组合是静态的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
a b a b
坦白 坦白 -8 -8
坦白 抵赖 0 -10
抵赖 坦白 -10 0
抵赖 抵赖 -1 -1
在现实的经济学里,商业行为中,也同样存在着博弈
有两家电器销售供应商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天津刑警奇闻录》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