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十三章 刘羽统一冀州,威震天下!(4/5)
易小川再宽慰道。
袁绍颔首:“先生所言,让绍恍然!开船!”
君臣两人一唱一和,说的好像是主动退避,而不是败退似得。
周围众将士和谋臣有些无力吐槽,敌军就在后面追杀过来,他们灰溜溜逃离,丢盔弃甲,丢车保帅,还能说的这么冠冕堂皇,好似真的以退为进,卷土重来似得!
嘴上没输过,实战没赢过!
不过经过易小川的解释,原本有些抗拒离开渤海前往青州的将领谋臣,反而显得有些期待起来了。
在场不少谋士,天文地理也熟知一二,经过易小川的解释后,他们结合书本信息,历史传记,堪舆图等,还真的描绘出三条巨龙。其中中龙确实是盘踞在青徐一带。
这么看来,青州好像也不是真的那么差劲!
况且此次前往青州,又不是永远扎根于此,未来还可以卷土重来。
若真的是龙兴之地,不正应了《周易》中‘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之言吗?!
潜龙勿用:在时机不成熟或者己方势力能力不够的时候,暗中积蓄力量,发展壮大。
亢龙有悔:知进知退,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才能够保身,保势,保持基业的兴旺和不断发展。
此时他们败退渤海,但根基还在,或许可以借着青州这龙兴之地,发展壮大,未来见龙在田、飞龙在天,或也说不定!
易小川一通胡扯,竟让袁绍和众将领谋臣,自我安慰说服自己,一群人愉快的前往青州。
后续当太史慈和高览解决造船厂火势包围而来时,渤海港口只剩下歪瓜裂枣,无足轻重的小角色,重要的将领谋臣已经先行一步离去。
太史慈和高览也没有气恼,将这些人全部收押。旋即将渤海之战的消息传回军部。
……
西侧战线大获全胜——易小川溃败逃离——太史慈和高览联手率军追杀数百里——因敌军火烧造船厂不得不滞留救火,同时为了避免敌军狗急跳墙、鱼死网破,没有分兵追杀,以至于让敌军逃离。
当战报呈现在远在幽州的刘羽面前时,他没有怪太史慈和高览放跑了贼首袁绍,反而下令嘉奖众将士,论功行赏,擢升官职。
其实他们一开始就做好了这个打算,毕竟真的逼急了,袁绍肯定会火烧渤海水师,鱼死网破,同归于尽。那么此战最后就是惨胜!
但是故意纵容袁绍南下,这虽然有放虎归山的后患,可同样也是二虎竞食,驱虎吞狼的战术。要知道在青州旁边,还有一位枭雄曹操!
在郭嘉看来,曹操的威胁性远在袁绍之上,别看此时曹操是袁绍小弟、附庸,未来必定反客为主,凌驾其上。因此一直向刘羽建言,逼迫南下,驱虎吞狼之计!
此战因为易小川的一把火,终于迫使袁绍顺利南下青州。也算是应了郭嘉一开始的谋算。
袁绍南下青州,必将会以青州为根据地发展,而青州毗邻徐州和兖州。当袁绍将触手伸出去后,曾经依靠袁绍发家的曹操,该当如何?
曹操会坐视自己苦心经营,耗费心力,九死一生夺下的兖州地盘,手下的三十多万青州兵,如同冀州牧韩馥那般,拱手让人吗?
如今的徐州牧虽然是陶谦,但据说他已经两次让与刘备,即将展开三让徐州剧情,刘备接管徐州后,会任由袁绍将触手伸到徐州吗?
未来青州、兖州、徐州,必将陷入混战!
还有毗邻的豫州,此时南阳袁术逃亡九江,占据淮南。眼看着袁绍南下青州,陷入混战之中,他会坐山观虎斗?还是插手浑水摸鱼?
四战之地!
这对于赵王刘羽而言,无疑是机会!
此时方才夺下幽州,刘羽也需要让幽州休生养息,也需要整合幽冀势力,继而才能养精蓄锐,整装待发,兴兵南下!
因此袁绍可以顺利逃亡,其实也是刘羽的默许,他没有增兵驰援,没有将之逼上绝路。也有多番因素的考量。
当然袁绍虽然离去,可是渤海郡还有数万驻军,北侧的麹义、颜良和文丑等将,南侧的韩猛、朱灵和蒋琦等将,这些袁军将士,都需要尽快解决!
刘羽果断下令,命令渤海郡北侧战线的张颌等将,南侧驻军徐晃等将立刻出手。
锦衣卫密探散布消息——袁绍败走渤海,乘坐渤海水师舰队逃离青州,抛家弃子,丢车保帅,滞留渤海的将士已经成为弃子,识时务者为俊杰,缴械投降者不杀!
此举让两侧战线的赵军势如破竹,横扫千军,几乎没有遇到多少阻挡,就摧枯拉朽的攻城掠寨,连战连胜。
哪怕遇上统率先登死士的麹义,也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缴械投降。颜良和文丑两将,勇冠三军,可是在大军包围下,也是明智的缴械投降。
北侧战线不费吹灰之力,就被张颌率军横推了。
南下战线徐晃也没有耗费太大精力,韩猛、蒋琦和朱灵构建的三联防掎角之势,土崩瓦解,荡然无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刚要称霸,易小川让我收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