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章:出兵事宜(1/2)
诗曰:
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汗漫游。
今古兴亡真过影,乾坤俯仰一虚舟。
人间忧患何曾少,天上风流更有不。
我亦洞箫吹一曲,不知身世是蜉蝣。
——文天祥《读赤壁赋前后二首》
且说赵峰见众人均被钟洵安排好大小事务,唯独剩下自己,心下疑惑,便问钟洵道:“钟老先生莫不是把我忘在脑后了?”
钟洵道:“赵将军稍安勿躁,且听老夫与你慢慢道来。自古行军打仗,除两军对垒外,还须做成一件事,便是以奇兵出其不意,两军势均力敌,何方有奇兵,便可取胜,故老夫之意,便是由赵将军成就这番奇兵之功,赵将军武艺非凡,绝非常人所比,但如今我军人数稀少,只好委屈赵将军暂居中军,待日后暗中挑选得力士兵,建三百奇兵,三百马匹,交予赵将军之手,用作交战之时出其不意,不知赵将军意下如何?”
赵峰见说,便道:“全凭老先生安排!”
钟洵又遣人先行去探增城虚实,正在商议何时出军之时,忽有士兵来报,道:“文公子,钟老先生,袁将军校场点兵之时,城中来了好些百姓,将校场围了个水泄不通,不知发生了何事?”
文天开听闻,道:“莫不是城中百姓得知了袁将军将要离开,前来挽留?”
钟洵道:“大抵如此了,且先去校场看看,再做定夺!”
来到校场之时,但见校场之外,数百名百姓将校场团团围住,文天开与钟洵寻了个外围高台,不远不近,刚好能听得袁烽与百姓对话,为首的是个老员外,一身素衣,德高望重的模样。
钟洵问高台边惠州士兵,道:“那百姓之中为首与袁将军对话的老者是何人?”
“回老先生,是惠州城中有名的一位长者,袁保正袁老,据说是袁将军同宗。”
钟洵微微一笑,道:“那大抵是了,城中百姓听闻袁将军离开,以为袁将军弃惠州百姓于不顾,方才请出袁老员外来,此等事情,我等不必多虑,袁夫人自会处理妥当。文公子,回去罢。”
人群之中,为首的袁员外询问道:“袁将军父子在惠州数年,治理州郡安居乐业,百姓无不感激,为何无故离去?我等实在不忍将军离去,前来挽留将军,将军若离去,惠州城危在旦夕!”
袁烽执袁保正双手,目视众人,道:“袁老先生,你我皆姓袁,自本同宗,更应识大义,明事理,袁烽此次并非弃百姓而不顾,袁老先生多虑!”
袁保正问道:“却是为何?众人心中慌乱,还望袁将军给个答复!”
袁烽正欲说话,项媚恐袁烽性急,说得百姓更加慌乱,便接过话头,道:“袁老先生,诸位百姓,请听妾身一言!我夫妻在惠州三年,承蒙百姓爱戴,以惠州为根基,奉百姓为父母,欲以性命护盍城百姓周全,然前月崖山一战,我大宋江山日坠西山,身为子民,我等岂能坐视国家灭亡而不理?国已不国,况一城乎?故我夫妻二人此次离去,并非弃惠州百姓于不顾,乃是为天下苍生脱离暴元,恢复河山,那时惠州与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岂不美哉?”
袁保正叹道:“袁将军夫妻二人心系天下苍生,老朽乃一介村夫,自愧不如,罢罢罢,袁将军夫妻二人此去保重,惠州城百姓自当理解,老朽也会劝说,袁将军尽可放心而去!”
说罢,袁保正转身谓百姓道:“诸位百姓,适才袁夫人之言,着实震撼!还望各位明白此中是非!”
百姓渐渐散去,袁保正潸然泪下,项媚赶紧上前扶住,袁保正又问道:“将军一去,不知将城中大小事务交与何人?告知老夫也好让老夫安心!”
项媚道:“我夫君部下有一人,姓姜名琛,心思缜密,做事认真,可暂作惠州守将,完事还望袁老先生多多帮衬,方保惠州无忧!”
袁保正点头道:“可也,早年间便觉姜后生此人可为大用,可也可也,老夫去也,袁将军袁夫人保重!”
遂拄杖转身离去,袁烽项媚二人望袁保正背影鞠躬而拜。
一旁清点人数的小校递交过来惠州守军名单,报与袁烽知晓,道:“袁将军,袁夫人!城中守军原四千一百七十二人,前日告病十四人,今日闻听袁将军出兵,又报名参军三百一十人,共计四千四百六十八人!”
袁烽转身问道:“夫人看如何安排?”
项媚道:“中堂之上,钟老先生碍于情面,并未向我惠州借兵,五百余兵恐攻不得增城,我意我二人只带三千军即可,其余皆借与钟老先生,他拿得增城,也有我二人一份功劳!”
袁烽道:“可也!”
遂安排下去,清点三千人数,备好粮草,将大小事务交与姜琛,遣人将名单递与钟洵,告知钟洵实情,钟勋闻知,笑道:“这袁夫人倒是会卖人情,赵将军,袁将军留下这一千余人之中,你便可细细挑选一百人,用作奇兵,其余人等日后再做定夺!”
赵峰得了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宋遗将风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