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章完结阅读4(2/3)
为秦始皇求仙药的方士有诽谤之言,又有方士儒生议论朝政。秦始皇大怒,下令搜捕咸阳城内的方士儒生,后来的审问过程中,方士儒生互相告发,共有460余人受到株连,秦始皇下令将此460余人全部坑杀。此即“坑儒”。
“焚书坑儒”是秦朝为了国家政权安定统一的所执行的政策,也是对当时中国文化的一次摧残。“焚书”政策针对当时的书册文物,只保留对民生以及执政所需的,大量对秦政权无益的珍贵文献从此失传,春秋战国的百家言论在这段时期受到严重的摧残;“坑儒”政策也是第一个被中国历史所纪录的国家政权对知识分子大规模的逮捕行为。
但同时也有观点认为“焚书坑儒”对文化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主要原因如下:所谓焚书,目的是为禁“以古非今者”,对私藏书籍的惩罚措施并不严厉。所焚书籍为民间藏书,博士官的藏书不包括在内,而当时民间的《诗》、《书》其实并不多。而在项羽击败秦军主力进入咸阳后火烧阿房宫却使秦国官方珍藏的大批珍贵典籍被焚毁。秦至秦二世而亡,真正执行的时间不超过十年,影响不会太大。“焚书坑儒”为何如此出名,关键在后世的“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占据了此后近两千年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卢生者,方士也,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儒生。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一些儒生受到牵连,但是“焚书坑儒”是不准确的,有夸张的成份在里面。这些人,是儒者也看不起的,但是为什么儒家要为这些人说好话,那是后世的宣传了,为了统治阶级应用。
在早期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在统一与分裂激烈斗争的年代,秦始皇用焚书坑儒手段来打击贵族政治的思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焚书坑儒摧残文化,是极其野蛮残暴的事,对于古文献的保存和学术的传授,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男女服装秦汉时代,在中国服色是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秦朝国祚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规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应是沿袭战国时代的习惯。
男服服饰秦始皇规定的大礼服是上衣下裳同为黑色祭服并规定衣色以黑为最上,又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着白袍。
女服服饰秦始皇喜欢宫中的嫔妃穿着漂亮的及以华丽为上。由于他减去礼学,对于嫔妃的服色,是以迎合他个人喜好为主。不过基本上仍受五行思想支配。
编辑本段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政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被李贽称之为“千古一帝”。姓嬴,名政,汉族,秦庄襄王之子,黄帝嫡系子孙。13岁即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39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称始皇帝。公元前247年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赵姬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22岁的秦王政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史称大秦帝国或秦帝国,以区分秦朝与秦国这两个概念。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给自己起名“皇帝”。一生中有功也有过,与汉武帝并称为“秦皇汉武”。历代文人和政治家对秦始皇大加褒扬的不乏其人,例如,西汉政论家主父偃认为:“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完全超过夏商周三代建立的功业。
秦始皇:秦始皇二十六(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三十七(公元前210年)在皇帝位。
秦二世:(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在世,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八月在位),全称是二世皇帝,姓嬴,名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史称少子,而实际上秦始皇共有23个儿子),公子扶苏的弟弟,属羊。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害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子婴(秦帝国第三世皇帝):即嬴子婴,扶苏之长子,秦始皇之嫡长孙,二世三年八月(公元前207年)至二世三年十月(公元前206年)在位,共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依赵高之计,改称秦王,故也称为秦王子婴或秦三世。先是归顺刘邦,后来刘邦又把他交给西楚霸王项羽,被项羽诛杀。子婴有两子,曾参与诛杀赵高一事,赵高死后,子婴之子的事迹就没有史籍记载了。
世人评论西汉名臣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是“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东汉史学家班固虽然批驳秦始皇残忍,但依然肯定了秦始皇的一些制度认为“制作政令,施于后王。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唐朝思想家柳宗元在名著《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符合了历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风雨寻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