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九十一章 现代营销(1/2)
红薯还是挺好保存的,但制作成粉条会更耐储,以及薯粉吃着,相较于直接吃红薯,没那么容易胀气。
反正冬天里无聊,李潇就带着乔秋容和阮小谢、阮三郎制作红薯粉,大胃王马赛克在一旁观摩。
李潇挑选出40斤红薯,先用水系法术冲洗一下。
接着把红薯打成粉,怎么打无所谓,但要注意白色的浆液是淀粉,不能浪费了。
再接着把碎渣放入一个桶里,加水泡出白浆,也就是淀粉。
再接着用布过滤出渣渣,渣渣拿去酿酒或是喂猪。
大概是中午就搜集好淀粉浆,留着到第二天,淀粉就自己沉底了,上层清水可以拿来肥田。
这些淀粉还是有水分的,晒干了就是红薯淀粉。
李潇第一批制作用了40斤红薯,出5斤淀粉,这5斤淀粉热量和5斤大米相仿。
也就是说一亩地原先大概产100斤大米,现在产相当于500斤大米的淀粉,亩产翻了5倍。红薯确实当得起仙薯之名。
把淀粉加水,上蒸锅蒸熟,再加一层兑水的糊糊,再蒸熟,一层层下来,最后搞成一大坨。
晒得微微有些硬,用刨刀切丝,晒干,这就是红薯粉。
乔秋容三诡记下了步骤,只觉得好玩,而马赛克观摩了两天,却是忽然开口:“这和做米粉的方法差不多啊!”
“嗯?你还懂做米粉?”
“当年的人皇,好像叫做嬴政还是谁,派军队一路打到了桂城。他们吃不惯大米,就用做面条的方法做了米粉。那时候手下献宝送了我点米粉,告诉了我这些事。”
“……”
“你那是什么表情?”
“啊,就是觉得姐姐你厉害,什么都知道。”
马赛克看着那一仓库的红薯,忽然一张手,哪怕她修为大不如前,这先天一气大擒拿手也是大宗师级的,上万斤的红薯被她抓了起来。
咔擦咔擦,直接抓碎。
轻松分桶。
“诶,姐姐停手,姐姐停手,你得空就炼炼丹药吧!你要是去做薯粉了,跟着我吃饭的老百姓就没活干了。”
“为什么要让他们有活干?休息不好吗?”
“他们休息了,我就找不到理由给他们发钱了啊!”
这其中的关键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指望一个思想僵化的几千岁妖怪,能弄明白为什么伐冰之家不畜牛羊,这不容易。
好在马赛克挺听李潇的话,不懂的她也会慢慢想,她也就没坚持。
李潇让乔秋容几个找人来做,一传十,十传百的,红薯粉条就可以当他们的特色卖。
卖之前要好好营销一番,要说这是海外仙薯,吃了延年益寿,还能补阳,然后就可以卖高价。
这是和小日子学的。
小日子过得不错的人搞快乐教育,他们普通老百姓读书的时候全是混子,特别好忽悠。不说什么酵素、水素水、电解水饮水机,哪怕是和牛,那都是营销。
正常的牛怎么可能出那么多脂肪?培育方式和取鹅肝的鹅差不多的。
脂肪是好吃,但健不健康和值不值那个钱,就不好说了。
包括他们的武士道、剑道,各种动漫宣传,搞得以为他们打仗就是拿刀去砍。实际上他们近战杀伤最高是长矛的17%,刀具只占4%,其余都是远程。
李潇在湾湾读书多年,那边受小日子影响很大,听过很多小日子的神奇论。他琢磨着这其中逻辑有些不对,就去查阅了资料,发现曰国人真是会营销。
李潇身为一个经商的读书人,身为一个大地主,身为红薯商,举办个红薯的诗会,很合理吧?
各种的酸辣粉、麻辣粉、糖心烤红薯、生地瓜片、地瓜干,随意前来的人享用。
李潇则是被一群人围着,在那写诗。
“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好诗啊好诗!”王慎摇头晃脑的念出诗句,一脸佩服,“早就知道二哥书法通神,今日才知二哥诗才!”
李潇微微一笑,收笔伫立。
苏轼的手笔,不好才怪了。按照红薯传入年代看,苏轼写的红薯……应该是山药。
孙子楚瞪大着眼睛,趴在笔墨上打量。
“只看前两句,以为写的是这仙薯不占地,哪怕随便种种,都会有很大的收获。但看后边两句,才知道太白兄说的是自己。”孙子楚说。
王慎笑道:“确实!我们闽地不就是大乾的边边角角吗?二哥虽然不在庙堂,但影响他造福苍生吗?”
“见笑,见笑。”李潇朝四下抱拳,然后接过乔秋容递来的红薯酒,一饮而尽。
“二弟这墨宝可以传家,不知能否忍痛割爱?”赵延说。
也不是大家故意吹捧李潇,而是这年头的诗会,就是这样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逍遥聊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