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11章 血战求归路 上(1/3)
为了不显得过于突兀,邀请了高顺的高国,也没忘同时邀请其他郡南各县的军士一同前去小聚。kanshuchi.org
除了其中有一些表示有约在身,要去拜访亲故战友等,剩下没事的都同意了。
一行二十余人来到周奇找好的酒肆。
边地的酒肆本就不大,店家对这样的包场也很高兴,毕竟来的士卒们几乎将这个小酒肆都坐满了。
几碗酒水下肚之后,性情直爽的军汉们很快熟络起来,相互间谈起了杀胡往事和一些荤段子。
东拉西扯一阵之后,高国向高顺抛出了第一个试探性的问题:
“去岁大败,我雁门各军损失惨重,多少袍泽魂断草原,至今不知尸骨何方,不知道高屯长你部所属去年有多少得以平安归来?”
听到高国这一问题,高顺神色一暗,低沉地回道:
“满屯一百零三人,归者八十四。”
刚听到这话的高国,脑子里还没意识到问题。想着总体上去年战死者十之七八,高顺所带的步兵屯,死亡超过八成,显然也是没办法的惨重伤亡。
可高顺的下一句瞬间让他酒醒过来,惊诧不已。
“有十七位兄弟埋在了塞外一处山包上,有两位袍泽回来之后,重伤不治,葬在了刚才的墓地。”
不是死了八十四,是活下来了八十四!
去岁大战,能活下来的本就以骑兵和斥候居多,步卒多是在零散逃亡的过程中,没被鲜卑人发现,才得以幸存的。
高顺这一屯竟然几乎是成建制的活了下来?
这样的比例高国在相熟的边塞驻军和骑兵营中都未曾听闻过!一支步兵如何能做到!
这高顺究竟是怎么逃出来的?
不!这不是逃出来的!
这样一支成建制的步兵,是不可能逃出来的,这是撤出来的!
高国急声问道:
“去岁如此惨败,高兄竟能撤出这么多的袍泽,敢问是如何做到的?”
“侥幸而已。”高顺摇了摇头,似乎不愿回忆。
不过高顺虽然谦逊寡言,但与他一道而来的部属,已经略带酒意的军士们,显然没那么多顾忌。听到高国的询问,纷纷抢先说道:
“去岁之战,若非我家屯长,只怕我等也早就成了那草原上的孤魂野鬼。”
“是啊,多亏屯长指挥得当,我等才能逃出生路。”
在高国的不断询问,以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和描述中,高国渐渐拼凑出了去岁高顺所部撤出的经历。
熹平六年,八月。
正在草原上行军的高顺,接到了步兵司马的传令,据闻是前方骑兵遭遇敌袭,令后方步卒、弓手、弩车等速速集结,依托车队,列阵迎敌。
很快,一辆辆武刚车被推到了前方,一排排连弩车被安置在了侧后。步卒和弓弩手纷纷以屯为单位开始转换为方阵集结。
类似的情况虽然每屯或者每曲都进行过演练,小方阵的集结不可谓不迅速,但致命地在于此次出征的军队是抽调了各郡各县各塞的驻军组成的,仓促出征下,没有进行过五千人的大方阵编队演练!
还好汉军边郡军司马这一级的军官,都是沙场历练出来的老手。
在几位军司马的竭力协调下,一个五千人的防守阵型终于快要形成了。可就这个时候,前方又传来了一个雪上加霜的消息:
前军五千多骑兵,已经溃败!
这样一个消息,对刚才还有条不紊地调整阵型的汉军将士们,是极大的士气打击。
众人开始疑惑,队列开始慌乱,一些入伍不久,还未上过战场的新丁变得不知所措,甚至连军司马都带着一股不敢相信的神色,发号施令的旗兵所传达的指令也变得迟缓起来。
如果说这五千士卒的组合是一辆巨大的战争机器的话,那么此刻的它显然是缺少润滑剂,每一个部件都变得不那么顺畅了。
无怪汉军将士们如此表现,刚听到消息的高顺同样是有些不可置信,同时内心产生了更糟糕的判断。
这可是汉军骑兵,这可是训练有素的东汉职业军队,这可是在边境草原上流传着“一汉抵五胡”的汉军!竟然这么快就败了?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一汉抵五胡,可不是夸张的说法,即使是略有夸张,至少一汉抵三胡是绰绰有余的。这并不是说汉军的个人武力值多高,多么能打,而是装备的差距。
草原上铁器稀少,箭矢的箭头多数还是骨制,石制,铜制的。刀剑也是粗糙炼制的,钢制镔铁打造的兵器几乎没有。
即便鲜卑人将仅有的铁器除了生活必要外,几乎都用来炼制刀剑了,但仍然远远满足不了战争的需求。
此外,精锐的王庭直属骑兵和大部落首领卫队骑兵,还可以有一些皮制护甲,一般征召的牧民骑兵,就只是穿身皮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回到三国的三个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