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92章 不做“甩手掌柜”(2/2)
已经从最初的11头,逐步发展到了现在的21头,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脱贫致富的梦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如果没有他的鼓舞和支持,我可能都还没那个勇气迈出那一步。”提到自己的帮扶人,廖乙汀只有满满的感恩。
这只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龙州干部走村入户为贫困群众谋生计的一个小小缩影。
近年来,龙州县围绕“种养贸游工”五大扶贫产业,坚持物质帮扶“输血”和精神激励“造血”一起抓,通过网格化管理,鼓励帮扶干部多走村入户,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帮助群众绘制发展蓝图,促进贫困群众稳收增收。
要把扶贫工作做出成效,绝不是在办公室里“拍拍脑袋”“敲敲电脑”就能够完成的,依靠的是每一位扶贫干部能够真正把双脚塌在泥土地上,真正向群众宣传好扶贫政策,以及一颗真诚引导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心”。
“每一个贫困户家里都积攒了许多悲伤无奈的故事,我们只有多和他们交流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情况,清楚致贫的症结所在,才能因症施策,更好地帮助贫困户脱贫。”
原龙州县地税局的马天冬到金龙镇立丑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时已经45岁了,在工作队员里,年纪较大的他仍兢兢业业,起早贪黑,为立丑村村民宣政策、抓落实、谋福利、促收入。他非常关爱贫困线上的村民,面对最困难的黄学民户,他精心绘制帮扶计划,帮助其看病、起新房,同时克服种种艰苦条件,鼓励挂点帮扶村群众共同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然而扶贫道路上总是充满了意外。2018年3月21日,前一天还热情饱满开展扶贫工作的马天冬因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
“殚精竭虑,为群众脱贫致富而奔忙。”马天冬的精神激励了更多奔忙在这条精准扶贫道路上的干部们,龙州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扶贫干部。
路通了,电有了,饮用水干净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了……这一项项成就凝聚着扶贫干部们的血和汗。正是以干部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干部“脱皮”促群众脱贫的精神,龙州摘掉了“穷”帽子,昂首阔步,迈向小康新时代。
不想错过《锦绣山乡》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