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1章 治凉三策(1/2)
当皇帝的使者到徐邈的家里时,徐邈正在和自己的好友在书房里饮酒作画。
去年年底,司马懿被迁为骠骑将军并特准开府,曾邀请徐邈继续担任他的属官为其参谋军事。
徐邈深思熟虑之后,以希望到地方任职给婉拒了,但由于卡在年关这个时间点,所以徐邈也闲来无事,与诸多友人经常一起饮酒作乐。
“景山,你画的水獭,惟妙惟肖,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一旁刚放下画笔,端起酒樽的徐邈听到老友的赞叹,微微一笑。
不过他没有谦辞,就连他自己也认为自己的画技确实日益精臻,随即将樽中酒一饮而尽,正当准备和友人进一步探讨时,却听见他儿子徐武的声音。
“父亲,宫里来人了。使者说是皇帝召见,请父亲进宫中。”
听到皇帝召见,久闲在家的徐邈精神一振,终于等到了吗?
“你先招待一下中使,我换衣服身衣服回来。”
“诺。”听到父亲的安排,徐武立刻返回招待宫中来使。
徐邈向屋内的友人们解释道:“诸位,刚才得到消息,皇帝传我入宫。恕不能奉陪了。”
众人听到都为徐邈兴奋,他们就是怕徐邈去职之后心情郁闷无聊,才特地来找他喝酒。现在徐邈有了起复的希望,怎么能不高兴?
等将众友人送走,徐邈便跟着小黄门一起进了宫。
......
“臣徐邈拜见陛下。”
“徐公不必多礼。朕请徐公来是有要事商量。”
随后曹叡将西平发生的事情和陈群推荐他担任凉州刺史一职告诉了徐邈。
“事情的大概情况就是如此,今日请徐公来就是想问下徐公到凉州后可好的制羌良策,最好就是可以一劳永逸。”
当徐邈听到自己将担任凉州刺史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自己在陇西、南安两郡担任太守的日子。
陇西、南安两郡同样是羌人众多,汉夷杂处,但是经过徐邈的妥善治理,政绩卓着。
徐邈定了定神,说出了自己的心中的想法。
“启禀陛下,臣认为要解决凉州的羌胡问题,就是要先认识后汉至今的羌人政策。”
曹叡一听来了兴趣,示意让徐邈说下去。
“后汉时期羌族部落昔日都臣服于匈奴,朝廷为彻底打败匈奴,曾多次逼迫羌族西迁,以防羌人与匈奴勾结,给朝廷带来更大的危险。
西羌实力远不如匈奴,昔日还对其俯首称臣。但在匈奴迫于东汉压力西迁远走之后,东汉要想击败西羌,却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难。一部分羌族已被迫西迁,而剩下的一部分还有的归附了后汉朝廷。
但此后西羌多次爆发叛乱,东汉出兵镇压,历时百余年,最终也没能如愿完成计划,反而浪费了大量时间精力。
在解决凉州问题的各种方案里,最有代表性的来自“凉州三明”。这三位分别是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合称“凉州三明”。其中皇甫规和张奂两位,主张以军事威慑为后盾,以内迁安抚为手段,从而解决凉州问题。而段颎则以肉体消灭为手段,减少凉州羌人的数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后汉朝廷采纳了段颎的建议,觉得他的建议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果然段颎十年间指挥作战180次战役,先后强势镇压了西羌和东羌的叛乱,斩三万八千六百余级,获牛马羊骡驴骆驼四十二万七千五百余头,俘获归附者无数,军士战死四百余人。
但小小的西羌,却耗费后汉长达一百多年的财力、兵力和精力。于后汉而言,与西羌长久的战争,最终没有胜利可言。”
曹叡听完徐邈的讲解,再次认识到了羌人问题处理起来的复杂性和难度。
无论是招抚和消灭,都是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只能靠朝廷的支持,地方政府不断去磨,一步步分化、同化这些羌人。
现阶段朝廷不可能拿出大笔的钱财与粮食去让人去征讨羌人。
后汉之所以能支持段颎,那是因为后汉朝廷上最起码还有一个完整的国土,而不像现在魏蜀吴三分天下。
“那徐公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徐邈沉思片刻,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禀陛下,臣认为无论是凉州的汉人还是羌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填不饱肚子,除了忍受饥饿之外,还要收到那些豪族和部落首领的压迫,所以我们会在每次的叛乱中看到底层汉人的影子。除了这一点还有就是羌人中有的接受了汉人的生活方式,有的依旧对朝廷有着深深的敌意,如烧当羌、先零羌这样的部落,对待这样的部落处理的手段也不一样。
因此,结合凉州的情况,臣有治凉三策。请臣为陛下析之:一、凉州地区气候干旱少雨,粮食产量稀少,臣认为可以修缮武威、酒泉两郡的盐池,除了供应凉州的百姓和军士使用外,也可以拿来换取羌人的粮食。有了粮食,那就可以开凿水渠,招募那些愿意下山的羌人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魏风华:穿越三国之我是曹叡》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