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乱世求生存 死里逃生(二)(1/2)
文先生确实是一个好的透顶的人,单不说教学,就对学生来说一视同仁,学费是不要的,只是兑些粮食和柴火够用就可以了,条件好的本着自愿的原则多出一点,差的少出一点,不出也行,绝无怨言。但不知为什么文先生上课教书时不像眼不好的,外出时却总要戴一副眼镜,显出老练赤诚稳重的样子,他个子较高,瓜子脸庞,虽然清瘦脸却不白。不知怎着,开课时老是先讲些《三字经》、《四书五经》之类的,讲着讲着就演变成了革命党人,辛亥革命等等的上面去了。他的来历也颇为神秘,他确切不是本地人,这听口音是听的出来的。有没有家室,家人在哪里,也无曾知晓。
高云飞与文先生陆续的走得近,也算是一个机缘巧合。高云飞天生就不爱干农活,每当休息日或放几天假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回家了,高云飞却很少回家,一来是离家比较远,二来是回家也不得休闲,三是手里还有些零钱,到街上买些好东西吃。晚上回到宿舍,北屋就住老师一个人,南屋就住其本人,有时老师做饭两人吃,有时他买点饭回来与老师一起吃。人是感情动物,一来二去都会产生感情的,老师对高云飞的看法很好。那时的高云飞十六、七岁的样子,已长成中等身材,四方脸,大眼睛,青春火力四射,虽然不很稳持,也不像很离谱的人。只是夜里文先生的屋子里有时会发出细微的声音,仔细听好像不是一个人,叽叽喳喳的有时也好像多个人。高云飞感到很诧异,有一次趁夜尿他悄悄地去窗下听。里面有三个男人在议论什么,大致的意思是说北平方面给山东方面秘密转发了几本书籍,山东的什么组织考虑到沿渤海人少地广的地区,国民党疏于管制,又秘密建立了一个党支部,派了两名同志亲自护送想移交到负责同志的手上,但被国民党线人盯上了,一路尾随而来,情况很是紧急。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三合庄一带当时的格局和形势。
在这片新淤地上,三合庄是最早形成村落的移民村之一,官方的治安、盐务、税务等机构相继分设,因匪患猖獗,有官兵长期住扎,苛捐杂税如牛毛,农民叫苦连天。官方的公告贴满墙皮,其中不乏有通缉革命党人和共匪的通告,严禁****思想渗透于此,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波澜影响全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秘密建立党的组织,领导农民闹翻身。
话说有这么一天,借着两人一块吃饭的时间,文先生试探似的对高云飞一说:“云飞啊,我觉得你挺可靠的,老师有件为难的事情想和你说一下,听听你的意见”。“老师,你说!”高云飞说。“前几天我来了同窗,有急事返回了,他交给我一本书,说很是重要,务必要我转交到百里外的一个叫普集庄的刘先生手里。”文先生顿了一下继续说:“这个普集庄原来是和咱这陆地相连的,现在黄河决口改道,可是一水相隔了,你知道黄河不同与它河,是没有船可行的。”文先生显出非常着急和为难的样子,“这个吗?”高云飞显然是犹豫了,说:“请先生不要着急,我再想想看。”
过了一天,高云飞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对文先生说,目前虽然黄河水大湍急,但到黄河水进入大海交汇的地方可不是这样,我去过哪里,有拦门“铣板沙”,也叫“铁板梗沙”,是河水带着泥沙急泻,到海滩无所归束,入海时受海潮顶托,河水流势趋缓,淡咸交汇后,
水走沙停,经过风吹潮涌,泥沙絮凝如粥,团团搅翻,胶结如铁,深达数丈,沉积河口,形成一个新月形沙坝,凝细密,坚硬如铁,堵在黄河口门上,河水到这里像爬坡一样,只能分扇面前进,使得水深不过膝,有的地方只有脚面水甚至露地。
“文先生,你给我几天的时间,我回家准备一下,就尽快乘行。”文先生没有想到其它办法,也就只有这样了。
高云飞先是回到家中,准备了一些干粮,水是不用准备的,他选择的路线淡水资源丰富,那个年代也习惯了喝冷水,又把文先生交办的书本与自己的学习书籍混在一起打了包,安慰家里人说又上学去了,请他们放心。
高云飞选择了一个早起的早晨就出发了,灰暗的光线夹杂着雾气,然而天上却没有云,凭经验判断应该是一个大晴天。他要做的是先向东再略东南一带,经过一片荒洼到黄河入海口,然后走“铁板沙”,过黄河,过黄河后向西至西南有人烟的地方。
按照他的计划,必须先找到一棵树的地方,那是唯一的参照物,正常情况下,荒洼靠自然的运作是不生长树木的,因为地下全是海水,只有地表在淡水的作用下生长一些植被,这棵树生长在那里很是神奇,是一棵榆树,又高又大,离着几里地远就能看得到,特别引人瞩目,它生长在荒洼野地漫无人烟的一个土堆高处,离大海和黄河入海的地方都很近,至于它的来历,人们猜测可能是黄河水从上游裹挟来的树根或者榆钱,由于巧合的作用形成的,除去这个被冲击形成的大土堆,其它都是又湿又碱的湿地沼泽,除非人工栽培是不可能长树的。
一棵树的大土堆也很是神奇,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荒洼里也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愤海怒河》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