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五、检阅表演(1/9)
●尼克松说:”中国仪仗队是我看到的最出色的一个。”
●伏罗希洛夫说:”我们朝夕相处,都是老朋友了,你给我帮了很大的忙,还有什么客气的。”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说:”中国仪仗队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堪称举世无双。”
● 检阅表演***向仪仗队送苹果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按照停战协定,朝鲜北南双方又以当时两方军队的实际控制线为基础,在原***附近划定了临时军事分界线,这一临时军事分界线的中心区是板门店。
朝鲜战争结束前夕,中国人民***司令员***参加停战谈判。
这时,三军仪仗营刚刚成立几个月。由于组建前期的任务较少,仪仗营成为中央最得力的机动部队,又因为仪仗营的前身就是警卫部队,官兵身材高大,业务素质很好,许多重大的警卫任务也由仪仗营担负。
那时,战争还没有结束,朝鲜半岛还笼罩在枪林弹雨之中,联合**飞机每天不分昼夜地狂轰滥炸。考虑形势的特殊,***命令:由仪仗营担负这次板门店谈判的警卫任务。受领这次艰巨任务的是二连一排,由仪仗营营长王立堂具体负责。
按照谈判规定,会场东南面由中朝部队负责警卫,会场西北角由美国和南朝鲜部队把守。
双方警卫人数均为60人,分持手枪、步枪。在这块小小的场地上,双方都安排了精锐部队,营长王立堂便站在离部队最近的***上。
这是一个特殊的位置,是两军对垒的交界点。前面,联合**炮群林立,千万枝枪炮虎视眈眈地瞄准了王立堂;后面,我***和朝鲜***的官兵威风凛凛,严阵以待。王立堂的眼睛紧盯着对面的敌人,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这是显示一个军队力量和信念的窗口。
敌人有时突然地弄出一些骇人的声响,以恐吓站在***上的这位中**人。但强悍勇武的王立堂凝目眺望着敌人的阵地,面不改色心不跳。
这种对视的时间持续了将近一天。
谈判房里,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克拉克,垂头丧气地签了字。
谈判房外,王立堂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度和咄咄逼人的眼神使敌军面面相觑。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谈判朝中代表团发表公报:朝鲜停战协定完全达成协议。
***元帅和***总司令在朝鲜停战协定上正式签字,同时向朝鲜***和中国人民***发布了停战命令。
从***上撤下来,朝鲜***负责谈判的领导专门找到25岁的王立堂,称赞他在美国人面前,长了中朝人民的志气。
因此,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与仪仗队算得上是老朋友了。
从50年代到90年代,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多次踏上过中国的土地,多次检阅过这支部队。他们一次一次地以隆重的礼仪,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朝鲜人民的深厚友谊。
***5周年**,***率领着庞大的代表团前来祝贺。在他乘坐的专列上,还特别带来很多的礼物。其中有代表朝鲜人民心意的、专门挑选的苹果。
***留下话:
一部分送给***吃,一部分送给仪仗营。
一辆大卡车直接将10余筐苹果拉进了仪仗营。因为是***点名送给仪仗队员的,师以上机关都没有经手。
一个班一脸盆。仪仗战士们拿到自己那份朝鲜苹果,爱不释手。来自异国的苹果包含着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它的份量太重了!
而且,拥有它的也仅仅是***和仪仗兵。
许多战士舍不得吃,一定要寄给家里,有的战士用一根线绳将苹果挂起来当装饰品,在上边刻上“纪念”两个字,直到干了也没有品尝朝鲜苹果的味道。苏联主席赞中国仪仗兵
1957年4月1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问我国。
***专门陪同伏罗希洛夫到桂林和西湖旅游,并由仪仗营二连担负警卫任务。
接到命令后,连长孟兆月带领一个武装排和一个便衣排,率先进入伏罗希洛夫的专列。
第二天,伏罗希洛夫来到漓江,立刻被秀丽的风光吸引住了,同时他还欣赏到另一种景观:为他担任路标和执勤的仪仗兵。
伏罗希洛夫看到,这些仪仗兵个个仪表堂堂,精神焕发,军容严整。每到一处风景地,伏罗希洛夫总要向仪仗兵招手,示意他们一起合影留念。
按照警卫规定不允许他们随便地靠近首长。于是,***时常在旁边打圆场:“跟主席拍一张嘛!你们军容很威武,是解放军的代表嘛!”战士们听了总理的话,也就大方地站到了伏罗希洛夫的身边。
伏罗希洛夫又亲热地把战士刘庆贵拉到身旁,刘庆贵有些不好意思,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礼仪之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成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