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四、战俘营的斗争(1/7)
●吴孝忠拍着胸膛,坚决地说:“你敢!你要开枪就朝这里开吧!”
●马兴旺营长振臂高呼:“大家不要动,***员站到前面去掩护群众!”
●孙振冠严肃地对说:“我们全体238名***战俘也已全部签名向杜德表示了回国意愿,你们不用再麻烦了。”
● 战俘营的斗争孙振冠传达党委的决定
1952年4月6日下午,格林中尉忽然亲自来到战俘营找孙振冠。
孙振冠于1928年出生在浙江镇海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13岁时,他从浙江凤湖中学毕业,考进了上海的一所高中。
1943年春,15岁的孙振冠放弃学业,从上海跑到新四军东江支队参了军。那时部队的整体文化素质很低,特别需要知识分子,很快他就成为部队里最年轻的政治工作干部,16岁就入了党。那时,战友们亲切地称他为“小老兵”。
在领导和战友心中印象极好,孙振冠是公认的干部苗子。19岁时,孙振冠成为全军最年轻的营教导员。
1950年6月,朝鲜国内战争爆发。孙振冠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二十军六十师进入朝鲜,执行东线战场的作战任务。
当时,二十军和三十七军的任务是围歼从东线进入长津湖地区的“联合**”,以策应西线***主力的进攻。东线战场是指朝鲜东部,这里处处高山密林,地势险要,作战条件极其困难。而二十军所面对的“联合**”,是在二战中成功进行诺曼底登陆作战,号称为“王牌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战斗的艰巨与残酷可想而知。
11月下旬长津湖战役打响时,孙振冠刚刚调到一八〇团三营任教导员,他们的任务是在公路高地上控制住公路,防止被兄弟部队分割围歼的美军陆战一师突围。果然,在兄弟部队猛烈的进攻下,美军一次次地向公路上突围,都被他们打了回去,圆满地完成了3天多的堵截任务。
但是,三营也减员了三分之一,许多战士的手脚、耳朵冻坏了,孙振冠的双脚肿得像个馒头,行走时更是疼痛难忍。未及喘息,三营就被命令连夜奔到长津潮以南20公里外的黄草岭一线,狙击南逃北犯的美军。
因为地冰天寒无法修筑工事,战士们只能利用天然地形,顶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埋伏在厚达两尺深的雪地里。他们带的干粮早已吃光,饿了只好吃在地里捡来的冻土豆和战场上被炸死的马肉,又无法点火,便将冻得石头一样硬的土豆啃下一小块在嘴里含着,等化开了才能咽下去。弹药本来就少,经过几次战斗后,全营只剩下几枚迫击炮弹和火箭筒弹,战士们每个人也仅有10多发子弹和手榴弹。
在这次战斗中,孙振冠不幸被俘。1950年12月10日,距孙振冠入朝正好是一个月。从此,孙振冠失去了与部队和党组织的联系,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第一批战俘中的一个,开始了他的战俘生涯。
当时,张泽石问格林有什么急事?他说:“快叫你们孙振冠到‘七十二’去见联军司令部派来的贝尔上校,他将在那里召集你们各中国战俘营的代表,宣布有关你们遣返的重要公告。我负责保证孙振冠安全返回‘七十一’。”
张泽石立即到军官大队向政委汇报。政委马上召集紧急会议,研究这是真有其事,还是美军玩弄阴谋。不少领导担心孙振冠的安全。孙振冠说:“敌人要扣留我用不着搞这个鬼,而且扣我还不如扣赵政委有用。估计是确有其事,大家不用担心我,我去了会见机行事!”
张泽石随孙振冠到了联队部,张泽石要求格林允许他和孙振冠一起去。
格林摇头说根据命令各战俘营只去一个代表。孙振冠劝张泽石放心留下,便随同格林沉着地往“七十二”走去。
没过多久,孙振冠涨红着脸回到“七十一”,突然空中响起高音喇叭的汉语广播声音,大家惊得停住脚步,全世界似乎都沉寂了:
战俘们,中国战俘们!
现在广播联合**的重要公告。联合国将在两三天内对你们全体进行志愿甄别,愿意回大陆的将予以遣返;不愿回大陆的将送去台湾。这关系到你们终生前途,你们要认真考虑,在甄别前千万不要跟任何人讲。对不接受甄别的少数中共战俘,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你们自己负责。
听完广播,大家都懵了,想等着再听一次。
广播又再次重复,之后,大家回到房子里,军官队也都过来了。接着,战俘营党支部委员们退出去召开紧急会议。大家都不愿离开,静静地挤在一起等候党委做出决定。
半个小时后,孙振冠回来传达党支部的决定:
1、立即赶制一面五星红旗,准备好在开始甄别时升起来,号召“七十二”的难友们在甄别时敢于表达回国志愿。
2、立即联名向杜德送去紧急声明,提出我们的具体要求。
3、我们将拒绝接受“审查甄别”,同时,到时候将声明我们全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历史罪证:美帝无理扣留残害中朝被浮人员》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