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卷 第五十一章 太守撑腰(1/3)
不知是处于对臧旻的情谊,还是高顺这个人本身特有的魅力,总之郭蕴对高顺的印象非常好。在郭蕴看来,高顺比起他的得意门生刘烈少了些咄咄逼人的狂傲,同时多了很多稳重。郭蕴知道刘烈作战固然勇猛,带兵也有方,可他毕竟没有经过军中历练,对军阵之法较为生疏,而这个高顺正好可以弥补不足。
回到广武后的当晚,郭蕴不仅把高顺一家安排在府衙后自己居所的旁边,还亲自设家宴招待他的家人和臧洪、陈容二人。
宴席上其乐融融,太守夫人亲热地拉着高顺的妻子嘘寒问暖,年少的张辽则围在高顺身边问个不停。书生陈容则谦卑地向郭蕴请教一切有关阴馆的问题。
宴席快要结束时,郭蕴忽然问起高顺的表字,高顺想了半天才回答说,过去臧旻大人曾给他取字,子循。不过像他这种身份的人,根本用不着,太守大人要不提起,草民几乎都忘了。
郭蕴摇摇头,“从今日起,你就是我大汉军官了,表字是要有的。臧大人取字语出《说文》,循,行顺也。好字!”
臧洪忽然问,“听说阴馆的军侯刘烈大人也是太守大人给取的字?”
郭蕴得意地点点头,“天色不早了,明日我亲自送你们去阴馆!”
第二天一大早,郭蕴就率二百骑兵领着高顺等人出关,直奔阴馆而去。
一路上臧洪、陈容两个书生豪气干云,不时指点江山,只有高顺面无表情。
郭蕴也同样感慨万分,阴馆本是郡治所在,他这个太守竟然要被迫将府衙内迁,怎么说也是一种耻辱。
正在阴馆埋头练兵的刘烈接到消息,说太守大人亲自给他带来一些助手,高兴得合不拢嘴,为了表示隆重,他亲率几百新兵到南门外摆开架势,准备以最热烈的场面来欢迎太守大人一行。
阴馆各界自然不敢怠慢,毕竟是太守驾临。豪强童先领着当地一些有名望、有学识和有家境的人士也来到城外恭候。
来到南门外的时候,郭蕴万没想到这座昔日被遗弃的县城竟然有如此生机,从兵士、百姓的脸上,郭蕴能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生活和对战胜鲜卑人的信心,而这一切,郭蕴知道,都源于一个多月前刘烈和两百兵士的勇敢进驻。
“卑职刘烈,参见太守大人!”刘烈隔老远就跑出去恭敬地跪在地上。
刘烈是秩奉比六百石的军侯,在雁门郡已经算得上是个人物了,一般小县的县长级别都赶不上他,他这一跪,后边的兵士、百姓纷纷跪倒,整个场面非常有震撼力。
郭蕴感动得连忙下马,他内心其实很有一种成就感,刘烈是他一路举荐的,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不仅战功显赫,而且能在一个月时间内就把阴馆变成这样生机勃勃,他很骄傲。
“元贞快请起,这段时间你辛苦了!”
随着刘烈站起身来,跟在郭蕴后头的臧洪、陈容两个士子也开始打量这个已经名震并州的军官。刘烈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是魁梧干练,一举一动都有一种阳刚的风范。其次是刘烈后边的军容风貌,要知道这些都是一个月中入伍的新兵,可看上去,这些兵士表现出来的气场俨然已经是百战老兵了。
后边的高顺飞快瞄了刘烈一眼,然后迅速就把目光移向刘烈身后那些兵士身上。刘烈发现他眼神中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亮光,不过这亮光一闪而逝,高顺的神态很快又恢复到平常的样子,目光又重新回到刘烈身上来。
这时候郭蕴开始给刘烈介绍随行人员,按照重文轻武的原则,郭蕴首先隆重介绍读书人。没想到郭蕴一开口,刘烈的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惊讶,“大人,他就是臧洪?”
“怎么?在下很有名吗?连大名鼎鼎的军侯大人都知道在下?”臧洪很幽默。
刘烈反应很快,说他在幽州时曾听刺史陶谦大人提起。陶谦是丹阳人,年纪又大,认识臧洪父子并不奇怪。
“怎么,元贞兄竟然见过陶恭祖?”臧洪有些惊讶。
郭蕴插话道,“元贞率军闯进鲜卑腹地大闹一番后,遭到鲜卑人追杀,不得已从幽州绕道而回,经过蓟县的时候还是刺史大人招待的呢。”
听说刘烈竟然认识陶谦,臧洪的语气更加客气,忙着给刘烈介绍道:“这是小弟的同窗好友陈容陈子逸。元贞兄,我这位好友听到你的英雄事迹,决定不走了,经太守大人准允,来你麾下效力。不知元贞兄乐意否?”
刘烈心想我乐不乐意你们还不是做了决定,不过他非常清楚一件事,军中决不可没有读书人,太守郭蕴估计也是头疼他那些现代白话文和简体字,才费尽心思给自己找一个书生助理的。想到这里他故作惊喜,“军中正缺识文断字的读书人相助,子逸兄的到来,在下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呢。”
“广陵儒生陈容,见过军侯大人。”陈容走过来向刘烈施礼,“容愿意效前汉班超,投笔从戎,今后还请军侯大人多多指教才是。”
“子逸兄客气了,军中事务繁杂,今后子逸兄有得忙了!”刘烈说完郑重立正,向陈容敬了个军礼,“刘烈代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汉中兴录》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