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0章 上山摘果,下河摸虾(1/2)
宋久终于松快下来时,村里也迎来了四个知青,两男两女。
以前修的知青点被前一拨知青结婚用了。这四人被安排在了王德发的空房子里住下了。
王德发没了以后,这房子本来就归大队部了。现在拿出来刚刚好。女的一边,男的一也。中间堂屋共用。
宋久听说了,就下去看看,果然张雁回在其中。几年没见,张雁回已经是18岁的大姑娘了。
只是样子没什么变化,宋久一眼就认出来了。张雁回却不敢认宋久了,因为宋久也太高了。跟张雁回不相上下了。
“九妹,你吃什么了?跟我一样高了!”张雁回边铺床边跟宋久聊着。
宋久也帮着她整理带来的东西,笑笑道:“还差着点呢,怕只是长在前期,之后可能会不长个了!”
南方人普遍不太高,加上这年月,很多人营养跟不上,更不可能有多高。张雁回将近一米六,已经算高的了。
听说过,宋爸宋妈都不太高,自己别看现在长得快,全靠着体质提升丸了,以后的高度肯定有限得很。
“就算不长了,你这身高也很行了。”
正说着话,另一个女知青也进来了。张雁回跟她已经在路上认识了,给宋久两人介绍道:
“冬梅,这是我的朋友宋久,就是这村里的,以后我们不知道可以问她。”对转过头对宋久道:
“九妹,这是王冬梅,我们来的路上认识的,很温柔一个人,斯斯文文的。”
王冬梅在旁边小声的跟宋久打了个招呼就没话说了,怯生生的样子。
听话听音,宋久从张雁回话里就听出来了张雁回跟她也不熟,就也打个招呼了事。
倒是对面的男生,有一个很对张雁回的脾气,关系还可以。出来碰到了,张雁回介绍给了宋久。
叫唐晏,虽然长得好看,但是一个男生,宋久完全没兴趣,就只通了一下名字。
现在还没到农忙,宋久就带张雁回熟悉一下去公社的路,熟悉一下山林。在山上逛一逛,玩一玩了。
想着张雁回刚来,宋久打算打个兔子给张雁回接风,就带着张雁回去了护林站旁边。
张雁回还以为要挖陷阱,或绳套什么的,正兴奋呢。结果宋久削了一根树枝,站了没一会儿,一把甩出去,远处的兔子就倒了!
(???д???)!!!
我今天睁眼的方式不对?还是出门迈左脚迈错了!
张雁回被宋久拉回了新知青点都还一脸懵!
看宋久想做饭的样子,才一下子反应过来,好好的兔子可别浪费了。赶紧把事接过来自己做。
宋久无所谓,偷个懒正好。
大家都是知青,张雁回就跟宋久商量,叫上一起吃了。倒都是讲规矩的,每人都带上了粮食。
宋久回去拿了些腌笋来,少的一份做了马上吃,多的一份给张雁回留着以后吃。
唐晏是个大方的,不但拿了粮食来,还把从家里带来的干菜肉也拿出来了些。一顿饭吃得高高兴兴。
只是,就张雁回唐晏聊得多,王冬梅和另一个叫钱军的男知青都腼腆得很,只知道埋头吃饭。
可能是这次的打兔子,给张雁回打开了一道什么大门。张雁回爱上了在山上水里找吃的。
缠着宋久教她找东西吃,宋久带了几次,把她大致能够得上的都教了一遍。之后就去得少了,让她自己找去。
毕竟宋久是有作业的人。还有日语需要自学。陆续收到的来信也要回。对顾图南的道歉信,宋久轻轻放过了。以后的事以后看呗。
张雁回现在也不需要宋久了,唐晏才是她的最好搭档。上山下水,无往不利!时不时还给宋久送点小鱼小虾来。
但张雁回的快乐日子很快就结束了,红旗村的旱地要开始种苞米,种豆子了。
为了避免很多人磨洋工,从去年开始就没有一起干了,而是分工分段。一段十工分,做完一段算一段工分。
怎么干宋久都无所谓,但对劳力不好的知青来说就不友好了。张雁回就很麻爪,本来就不会,这下挣不了几分了。
宋久之前都是一个人干的,现在看张雁回肯定不行,就拉上张雁回一组。打算带着她了。
知青点两个男知青也组一队,就留下一个王冬梅,眼看急得快哭了。
张雁回自己都靠宋久,不好开口。宋久一点再带一个的意思都没有。
唐晏也不想带,但另一个知青钱军却在王冬梅楚楚可怜的眼神下败下阵来,最终带上了王冬梅。
张雁回下乡之前早做好了心理准备的,虽然不会,但学得用心。不怕苦,不怕累的。种苞米也简单,宋久教着张雁回做了几次。第二天就上手了。
种好苞米种豆子,然后种洋芋,插红薯苗,张雁回都没拖多少后腿,宋久就放心了。
看知青点那三个人干活的样子,张雁回很庆幸自己想办法来了红旗村,傍上了宋久。不然自己玩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六十年代:放羊读书考大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